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21年工作任務,明確分工責任及完成時限。其中,“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實施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等多項內容聚焦“可持續發展”,根據時間表,相關金融支援政策將在6月底前出臺。
未來三個月,更多服務於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支援政策將逐步出臺。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援”“實施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援工具”“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強化公司治理”等內容明確時間表,要求6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專家認為,上述政策從不同維度聚焦於作為市場主體的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經營,中小銀行對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服務,以及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最終匯聚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金融政策支援力度不鬆勁
“貸”動小微企業減負前行
“去年受疫情影響,公司發展面臨著較大挑戰,還好享受到了無還本續貸和稅收政策優惠,這些政策對公司走出困境幫助很大,‘無還本續貸’大大節省了公司的融資成本,我當時申請了續貸700萬元,粗算下來,每年至少能節省幾萬元費用。感謝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可以讓我們卸掉包袱繼續前行,期待更多措施幫助我們減負前行。”雙遼匯眾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去年,我國金融領域政策重點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力度,為小微企業“貸”來安全感。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期釋出的《2020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餘額42.7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5.3萬億元,較年初增速30.9%。
此外,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門創新直達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貨幣金融政策工具,累計設立了1.8萬億元的低息專項再貸款和再貼現資金,對7.3萬億元的小微企業貸款實行了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發放了4萬億元小微企業無抵押信用貸款,對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了2.3萬億元應收賬款質押貸款。這些政策措施一共為3200多萬戶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及時給予了融資支援。
今年,“小微企業”仍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彙,總共被提及16次,而破解其融資困境也成為今年金融政策的發力點之一。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政策面繼續將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主要原因是目前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還面臨著困難和壓力,因此需進一步深化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援。
《意見》顯示,“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援”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財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6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鼓勵銀行敢貸、願貸、能貸,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
對此,中國銀行研究院高階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充分體現了政策的連貫性和可持續性,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解決小微企業在抵押品不足情況下的融資問題,更好地推動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王有鑫表示,商業銀行要繼續推動普惠金融業務發展,對接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下沉服務重心,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援政策,加大首貸、續貸等投放力度。
對於接下來金融部門在支援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主要發力點,溫彬認為,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好金融科技,加強與第三方徵信平臺的合作,這有助於銀行更好地獲客,再根據經營情況、資金流、物流等相關資訊,對小微企業進行精準畫像,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可得性。未來三個月,金融部門在支援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上,不僅要注重短期的政策支援,更要建立長效機制,兩個過程相輔相成。同時,也要做好小微企業風險識別和評估工作。
“去年疫情期間,園區內一家科技型小微企業正處於起步階段,面臨資金困境,於是我們園區聯絡了北京銀行,瞭解到有專門針對科技企業的貸款優惠。在北京銀行和擔保公司的幫助下,該小微企業成功貸出款項77萬元,現在企業已完成了研發階段,且有了一定的經營收入。”北京市某科技園區的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政策面鼓勵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援,園區將會積極響應,繼續幫助園區內有融資困難的企業對接銀行,解小微企業之“渴”。
記者從北京銀行總行獲悉,截至2020年末,該行累計辦理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1000筆、69.9億元;首貸支援小微企業4687戶、642.6億元;累計辦理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4308筆、381.7億元;普惠小微信用貸款餘額42.8億元,較年初新增30.4億元,增幅245%。
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
更好服務中小企業
《意見》明確,“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強化公司治理”由銀保監會、財政部、人民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6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銀行相對於大型銀行,資本金補充途徑較少,而資本金水平必然制約其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持續投放能力。因此,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能夠讓中小銀行有更充足的資本金,促進其更好踐行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責主業,最終將政策紅利傳導至中小銀行服務的中小微企業。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在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方面採取了較多的支援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提升了中小銀行穩健發展能力和服務經濟能力。但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和工具仍然較少,資本補充壓力仍然較大。”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應加快建立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一方面,中小銀行需要內外源相結合進行資本補充。內源性資本補充主要依靠提升盈利能力,透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並適當控制風險資產的增長速度。外源性資本補充需要根據市場情況綜合運用境內外各類資本工具適當實時補充,比如適時透過優先股、可轉債、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資本工具補充資本。
近年來,監管層多次強調支援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並創新了資本金補充工具。特別是去年從新增地方專項債額度中撥出2000億元用於支援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截至今年3月31日,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浙江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合計發行了620億元支援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還有1380億元待發行。此外,今年1月20日,寧波通商銀行成功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5億元轉股型資本債券。這是我國成功發行的首單轉股型永續債。
“為了增強中小銀行發展穩定性,提升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服務的能力,監管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援力度。”董希淼認為,要進一步增強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降低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成本。此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最佳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並賦予中小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
盤和林認為,股權融資對中小銀行較為有利,不僅融資成本較低,且可以透過股權撬動更多債務融資,因此要更多支援中小銀行透過股權方式做大做強。在這其中,資本市場大有可為。
設立碳減排支援工具
謀求綠色發展
自2020年9月22日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後,“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持續快速推進。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也是重點部署內容之一,而且政策出臺的時間被定於6月底之前。
“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對於中國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透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來保護環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路徑。由於我國的國土資源和產業結構所決定,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必須進行低碳轉型。
同時,田利輝認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不僅影響我國綠色經濟復甦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球經濟技術變革的方向,而且對保護地球生態、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明確,“實施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援工具”這項工作由央行牽頭,生態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要求6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另外,近期央行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最佳化調整座談會也提出,下一階段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設立碳減排支援工具。
對於碳減排支援工具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東方金誠綠色金融團隊負責人方怡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政府、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多個主體的協同推進,因此碳減排支援工具也涉及多個環節。
方怡向表示,首先是政策層面的支援工具,需要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相關的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等,繼續向綠色低碳領域傾斜;對高碳排放企業和低碳排放企業實行差別化的財稅徵收政策,增強企業的碳減排動力;強化資訊報告和披露制度,將環境資訊披露納入監管,納入考評體系,夯實環境資訊披露基礎能力建設;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納入氣候變化因素,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應對氣候挑戰和深化國際合作等。
“其次是金融市場方面的支援工具,推動包括碳中和債券、碳中和信貸、低碳指數、低碳基金、碳交易等綠色融資市場規模不斷壯大;積極推進碳市場建設,加強碳市場的金融屬性,為相關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碳金融服務。”方怡向補充說,還有低碳減排相關服務模式,包括用於碳中和債的評估認證、低碳減排專案的碳核查、環境汙染治理、氣候風險管理等方向的綠色金融服務支援。
田利輝認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金融引導。金融業可以在碳減排支援工具、碳中和融資工具和碳排放定價交易方面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來,商業銀行應該推進赤道原則的接納和落實,資本市場應該推進綠色債券的發行和交易。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雖然具有一定基礎,但時間緊、任務重,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提出了很高要求,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量的綠色、低碳投資,其中絕大部分需要透過金融體系引導社會資本來實現。”方怡向表示,在未來三個月內,金融機構主要發力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持續創新綠色碳中和金融產品,二是加強金融機構的氣候和環境風險管理,三是加快構建統一高效的碳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