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澳大利亞對華出口損失,美國獲利;網友:莫里森和澳大利亞人被美國耍了!
“在北京(對澳)實施貿易禁令後,美國以犧牲澳大利亞為代價(實現)對華出口增長,”香港《南華早報》19日以此為題報道稱,貿易資料顯示,過去一年美國向中國出口的葡萄酒、棉花、原木和木材均有所增加,而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同類產品對華出口銳減。這家港媒援引分析認為,儘管對澳作出所謂要防止“中國經濟脅迫”的承諾,美國事實上仍將自身的經濟利益置於盟友之上。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報道稱,自去年2月以來,美國每月向中國出口的葡萄酒、棉花、原木和木材一直在增加。美國對華煤炭出口也在2021年迅速攀升,3月份比2月份翻了一番。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之前,與澳對華煤炭出口量相比,美國對華煤炭出口所佔份額非常小。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這些貿易資料表明,儘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週給出所謂“承諾”,宣稱華盛頓不會讓澳大利亞面臨所謂的“來自北京的經濟脅迫”,但美國仍將自身經濟利益置於盟友的經濟利益之上。
布林肯 資料圖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潘成新(音譯,ChengxinPan)表示:“我懷疑,除了發出訊號外,這些言論是否有實質意義,因為在貿易問題上,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利益並不總是相同的。”
潘成新還提到,“事實上,正如中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的案例所揭示的那樣,澳大利亞的損失變成了美國的收益,因為後者能夠以犧牲澳大利亞為代價增加對中國的煤炭出口。”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則表示,這些言論相當於“通常向盟友作出的保持決心的空洞保證”。當“美國拒絕填補禁止澳大利亞貿易(參與)的中國市場”時,華盛頓方面的支援才會得到證明。
相關報道也在網路上掀起討論。
在《南華早報》的評論區,有網友直言,“莫里森和澳大利亞人被美國耍了。即使在貿易問題上,美國也在關心自己的利益,所以當談到安全問題和戰爭時,它首先捍衛的是美國,而不是澳大利亞!!”
也有網友提到了美國的偽善。一名網友寫道:“對美國來說,這甚至稱不上是九牛一毛。這難道不是美國能為澳大利亞做的最起碼的事情嗎?僅僅是在對抗中國的問題上與澳大利亞團結一致?或者至少是對支援美國、捍衛西方價值觀的澳大利亞人民表示感謝?我想說,這會讓美國付出多少代價?”
在推特上,有網友諷刺說,“我應該(對此)感到驚訝嗎?”
也有網友稱,“美國自己的利益始終是核心,其他國家只是外圍。像澳大利亞、以色列這樣的國家即將發現道路艱難……”
過去一段時間,澳大利亞一些政客追隨美國,頻頻攻擊指責中國,惡化澳中關係。
澳方一些人還頻繁炒作貿易問題,但事實上,正是由於澳大利亞主動挑起中澳關係緊張,才導致兩國陷入貿易爭端。自去年開始,澳方就頻繁擔憂其大宗商品會被中方停止進口,並稱之為“中方對澳產品的打擊行動”。但中國外交部早前已多次表示,中方主管部門依法依規對外國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
本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佈將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方塊架下的所有活動。關於這一情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我們始終認為,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符合兩國根本利益,中澳合作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同時,相互尊重和良好互信是各國間開展對話和務實合作的前提。一段時間以來,澳方不顧中方嚴正立場和多次交涉,濫用所謂“國家安全”理由,對中澳經貿、人文等領域合作專案和既有成果變本加厲進行限制和打壓,嚴重損害中澳兩國互信,破壞了正常交流合作的基礎,中方不得不作出必要的、正當的反應,澳方必須對此承擔所有責任。
汪文斌稱,我們敦促澳方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真正客觀看待中國發展和中澳合作,立即迴歸理性、糾正錯誤、改弦更張,停止針對中澳合作的瘋狂打壓行徑,停止把國家間正常交流政治化、汙名化,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