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18日晚,五集電視專題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統施治》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片中曝光了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行長孫德順金融腐敗案大量細節。
增加房地產貸款 謀取私利
2020年3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孫德順是金融領域腐敗問題特別嚴重、性質特別惡劣、數額特別巨大的典型,將其開除黨籍,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近年來中央多次強調,金融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要加大對製造業的支援力度,防止信貸資金過度向房地產集中,孫德順卻背道而馳。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 樊祥鵬:他就關注什麼掙錢快、見效快。他傾向於貸給房地產,主持行長辦公會的時候就公開直截了當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把製造業貸款停下來,即便有100%的抵押也不行。
中信銀行向房地產業貸款佔比過高的問題,帶來的長期風險後來逐漸顯現。2020年2月,銀保監會向中信銀行開出2200萬元的鉅額行政處罰罰單,處罰事項19項中有13項涉房地產業務。
除了追求政績外,孫德順之所以增加房地產貸款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謀取個人私利。調查發現,一些房地產公司老闆與他關係密切,並存在利益交換。例如一名房地產公司老闆曾以投資為名,向孫德順實際控制的公司輸送1000萬元,得到的回報是透過孫德順獲批貸款授信40多億元。
認為收現金太低端
設三層“影子公司”掩蓋權錢交易
孫德順在銀行業工作40多年,是中國金融界唯一一名從銀行網點最基層的櫃面出納員做起,一步步成長為國有銀行總行行長的幹部。他自認為業務能力高超,試圖透過精心設計來掩蓋權錢交易。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 樊祥鵬:他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收現金,他認為收現金太低端了,太簡單粗暴了。他利益兌現的方式非常專業化,做了層層掩蓋,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產品去掩蓋。
調查發現,孫德順是利用“影子公司”、藉助金融手段來完成利益輸送的典型,其專業化、複雜化程度相當罕見。他安排兩名老部下作為代理人,開設了兩家投資平臺公司,兩家公司的代理人,實際只是為孫德順代言的“影子”。
孫德順所控制平臺公司負責人 溫暖:我就是前臺的一個發聲者,我後面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孫德順。我們主要管理人員的工資,公司的核心業務決策都是由他來決定,細到相應的份額怎麼分配。
一方面,孫德順在中信銀行利用公權力為企業老闆批貸款;與此對應,這些老闆有的以投資名義,將巨資注入他實際控制的平臺公司,有的則送上優質投資專案或投資機會;平臺公司用這些老闆提供的資金投入那些老闆提供的專案,以錢生錢,和老闆們共同獲利分紅,形成利益共同體。
孫德順設計了結構極為複雜的重重掩體,兩家平臺公司是他的核心經營團隊,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層“影子”;在平臺公司之下又設立了十多家專案公司作為第二層“影子”,專案公司和行賄企業還不是直接交易,而是雙方各自再成立空殼公司作為第三層“影子”,多層影子公司層層巢狀。
交易主體本身已經魅影重重,資金往來又偽裝成各種貌似合法的金融產品、股權投資協議,用“影子交易”為利益輸送再蒙上一層迷霧。
直接與企業對接
利用信貸審批權謀私
2014年底,有一家能源公司向中信銀行申請貸款,由於這家能源公司已經出現債務危機,是一個高負債的企業,一般不會發放貸款。但在孫德順干預下,這筆40億元的貸款發放給企業,很快就形成了不良資產。為了表示對孫德順的感謝,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孫德順控制的平臺公司簽署了一個增資協議,讓孫德順控制的公司實際獲利達1個億。
類似這樣的權錢交易還有多筆,企業向孫德順輸送利益的包裝方式五花八門,但換取的東西都一樣,那就是銀行貸款。
孫德順:我在跟一些企業家交往的過程當中,總是想著為自己或者自己的利益關聯方去謀一些利益。
孫德順案凸顯出管住信貸審批權這一關鍵權力的重要性。銀行貸款審批一般是由貸款客戶遞交申請材料,按照程式逐級上報審批,而孫德順卻經常直接與企業對接,再佈置給下屬去做,用程式倒置的方式違規操作。
按照中信銀行的制度設計,行長對信貸審批只有一票否決權,沒有審批權;審批必須經信貸審批會議集體表決透過,主要領導必須末位發言。但事實上,孫德順經常無視這些制度,直接干預信貸審批,銀行內控機制在一把手的權力面前失去了作用。
孫德順:從自己所觸犯的法律一看,還是自己有貪心,自己也特別悔恨,再怎麼悔恨也沒有後悔藥。
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孫德順案也反映出,導致金融領域監管缺失的原因,既有自身內部監管體制不健全的問題,也有行業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一方面是存在履職寬鬆軟問題,另一方面金融領域一些制度規章亟需完善,部分交叉和創新領域的監管制度存在缺失,導致了一些金融風險、金融亂象的產生。
腐敗的本質是權力濫用,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依紀依法設定權力、規範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