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區間內雙向浮動 人民幣匯率成宏觀經濟穩定器

  合理區間內雙向浮動—

  人民幣匯率成宏觀經濟穩定器

  本報記者 姚 進

  2021年,人民幣匯率總體呈現小幅升值的態勢,但仍保持在合理區間雙向波動。其中,3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一度接近6.58;5月和12月又升至6.35附近。總體來看,人民幣匯率預期平穩,雙向浮動彈性增強,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功能。

  進入2022年,人民幣匯率將如何變化,有哪些因素影響著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人民幣匯率變化會帶來什麼影響?如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帶著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人士。

  升值主要受市場供求驅動

  2021年人民幣之所以升值,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主要是受市場供求驅動的影響。

  根據現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兩方面的因素決定,一個是上一日的收盤價,還有一個是籃子貨幣匯率走勢。上一日收盤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國內的外匯市場供求關係,而籃子貨幣匯率走勢則反映了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這也就是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曾提到的,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取決於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報價機制背後,實際上隱含著一個邏輯,那便是:美元強,人民幣弱;美元弱,人民幣強。但是2021年以來,美元不跌反漲,前11個月漲了6.6%;若按照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公式,人民幣兌美元應該是貶值的,結果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略有升值,這是為什麼呢?

  管濤分析,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場供求在起作用。因為2021年以來,我國境內的外匯市場總體上是供大於求,前10個月銀行即遠期(含期權)結售匯順差合計是194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將近一倍。而上一日的收盤價相較於當日的中間價累計偏升值,貢獻了過去11個月人民幣中間價升值的170%。可見2021年人民幣升值主要是受市場供求驅動的影響。

  由於中國強勁的出口和去年年底較強的結匯意願,近期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指數持續脫鉤。對此,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表示,人民幣之所以能走出獨立行情,固然與中國經濟在全球地位持續上升、中國持續推進金融對外開放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美國財政貿易雙赤字惡化損害美元信用等多重因素有關,但短期最直接的驅動力,還是來自強勢出口。出口幾乎每個月都好於市場預期,截至2021年11月仍保持20%以上增速,帶來貿易順差高企、外匯流入增多等,支撐人民幣表現強勁。

  辯證看待人民幣匯率升值

  人民幣匯率升值會給經濟和企業帶來什麼影響?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人民幣升值可能對出口企業的盈利會有影響,但對整個進出口行業的影響要做綜合考慮,既要考慮對出口企業的影響,也要考慮對進口企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改善進口企業盈利是有幫助的,即便是對出口企業而言,也有相當一部分出口企業需要進口原材料,允許人民幣適度升值,將有助於抑制輸入性通脹,降低進口成本。2022年全球經濟將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通脹壓力仍將維持在高位。”謝亞軒解釋稱,此外,如果2022年美元出現回落,人民幣兌其他貨幣也可能會順勢走弱,而且下降的幅度更大,這對於出口多元化企業的盈利也會有幫助。

  謝亞軒同時認為,匯率略偏強更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如與實體經濟有關的服務業,也有利於推動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所以匯率升值對中長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應該得到強調。因此,對於2022年可能出現的人民幣升值壓力,要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並要容忍匯率的波動,提升人民幣匯率彈性,實行更為靈活浮動的匯率,減少和避免匯率的扭曲,並應辯證看待人民幣匯率升值對經濟和企業的影響。

  實際上,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的提升,匯率避險已成為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八次工作會議指出,2020年12月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部署推動風險中性工作以來,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推動銀行加強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宣導,切實幫助企業完善匯率風險管理。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市場主體對匯率波動的認識更趨理性,避險意識不斷增強,企業利用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和套保比率明顯提升。

  業內人士強調,目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開始調整,影響匯率的因素較多,未來人民幣匯率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雙向波動是常態,合理均衡是目標,偏離程度與糾偏力量成正比。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只有堅持風險中性理念,才能更好地應對外部衝擊。

  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浮動

  對於2022年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管濤表示,在貿易項下,中國出口前景仍然是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關鍵因素。2022年中國出口形勢主要取決於全球疫情發展,面臨兩種情形。如果全球疫情逐步好轉,經濟重新開放,中國可能面臨出口訂單外流、增速回落、貿易順差下降的情況,將收斂境內外匯供求缺口,人民幣匯率可能偏向貶值方向;但如果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經濟重啟受阻,中國出口份額上升、貿易順差擴大,將繼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

  管濤同時表示,資本項下,資金流入或流出與人民幣匯率走勢沒有必然聯絡。比如,2021年前三季度,資本專案(含淨誤差與遺漏)均為逆差,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分別下跌0.7%、上漲1.7%、下跌0.4%。這是因為在央行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干預後,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經常專案與資本專案呈映象關係,即經常專案如果是順差,資本專案必然是逆差,同期人民幣匯率可升可貶。

  謝亞軒則認為,考慮基數原因,未來中國出口增速有可能呈現回落的趨勢,但2019年以來,我國經常賬戶順差的規模較之前有適度的上升,對應的是全球需求對中國產品需求改善的大趨勢。所以,未來經常專案順差規模和我國GDP的比重仍將維持在1.5%到2%之間,隨著GDP規模以每年5%到6%的正常速度增長,2022年我國經常專案順差規模仍將上升,從市場供求的角度亦將支援偏強的人民幣。

  除出口前景外,2022年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因素還包括中美利差、金融風險、經濟復甦以及美元指數等。管濤表示,2022年如果美國通脹指標持續高企,不排除美聯儲可能提前加息,而國內為了經濟穩增長的需要,貨幣政策要堅持以我為主、穩字當頭。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加、民間部門貨幣錯配明顯改善,並且當前國內通脹壓力相對較輕,這些都增加了我國貨幣政策的自主空間。如果美元流動性趨緊,而人民幣流動性繼續寬鬆甚至更加寬鬆,這可能進一步收斂中美利差,減緩外資流入勢頭,進而收縮外匯供求缺口。”管濤分析認為。

  近日召開的2022年人民銀行工作會議要求,要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在管濤看來,隨著金融開放日益擴大,人民幣匯率將越來越具有資產價格屬性。而有深度廣度、有流動性的外匯市場,才能更好發揮資源配置、價格發現、風險規避等市場功能。為此,應該加快培育境內外匯市場,有序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特別是拓寬民間對外投資渠道,並且讓跨境資本雙向流動更多在境內完成本外幣兌換,增強在岸市場在金融交易方面的人民幣匯率定價權,積極促進人民幣匯率穩定。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08 字。

轉載請註明: 合理區間內雙向浮動 人民幣匯率成宏觀經濟穩定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