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專精特新”要有新思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專案,激發湧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近期,已有多家商業銀行先後推出“專精特新”專屬融資產品,表示將科創產業、製造業作為重點支援方向。

  所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那些“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其中的佼佼者又被稱為“小巨人”企業,它們有一個突出特點——超五成研發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平均研發強度超7%,平均擁有有效專利超50項。

  研發的背後,需要大量資金支援。然而,與許多高科技企業類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存在“前期虧損、後續高成長”“輕資產、高技術”特徵,抵押物、質押物不足,往往難以達到傳統信貸服務的要求,間接融資可能受阻。此外,隨著近年來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日益壯大,其融資需求也發生新變化,如融資體量增加、更加渴求中長期資金、股權融資需求加大等。

  如何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認為,由於“專精特新”企業個性化特徵突出,其融資需求近年來也悄然生變,因此,與其配套的金融服務不能走老路,要有新思維。首先,間接融資服務要有新思維。對於商業銀行來說,一是要主動轉變思路,在授信審批的過程中,從“看過去、看資產、看股東”舊思路,轉變為“看未來、看技術、看團隊”新理念;二是加大與創投機構、私募機構合作,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並舉,進一步探索“投貸聯動”綜合金融服務。

  其次,直接融資要有新探索。目前,經過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等諸多實踐,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全鏈條體系進一步健全,形成了基礎層、創新層、北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可以為不同階段、不同型別的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接下來,應按照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部署,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推廣設立“專精特新”專板,探索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請在新三板掛牌開闢綠色通道。

  最後,綜合金融服務要有新嘗試。各類金融機構要有“全週期”思維,商業銀行可聯合北交所、創投機構、私募機構,打通企業從天使輪融資、A輪融資、B輪融資、Pre-IPO(準上市公司)直至上市的全資本運作流程,促進科技和創新資本融合。

  除了金融服務創新,企業也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這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要知道,“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接下來,企業要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與此同時,部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要及早開始規範,解決內部制度不完善、治理不健全、財務會計基礎薄弱等問題,逐步增強公司治理意識、公眾公司意識、敬畏投資者意識,與資本市場服務形成雙向良性互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子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69 字。

轉載請註明: 服務“專精特新”要有新思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