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1元店啟示錄:開沃爾瑪邊上,做成世界財富500強
來源:電商線上
文|祝穎麗
編輯|斯問
大喇叭裡“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聲音縈繞在耳邊,1元店生意從未離我們遠去。
變化的只是形式和麵貌。
從市井氣的街邊開進高階商場,它是名創優品;從線下的叫賣變成線上的“拼團”,它是拼多多和淘寶特價版。
隨著疫情的衝擊,和所謂下沉市場的被開掘,1元店再次展露其生意的魅力。
10月9日,淘寶宣佈其在上海的第一家“1元體驗店”開業,計劃未來開1000家線下店,並同步上線了“1元包郵”的購物節活動。
往前幾天,主打10元以內生意的名創優品提交招股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募資1億美元。
不論已經上市的拼多多,還是一年賣出190億的名創優品,靠低價生意做成巨頭的故事屢見不鮮,而1元店的企業究竟能走到多遠,在美國則有更好的參照物。
Dollar general(達樂集團)和Dollar tree(美元樹)是美國最著名的兩家1元店,都位列世界財富500強。前者成立於1939年,1968年就已經上市,如今市值549.27億美元。後者晚了近50年,成立於1986年,1995年上市,如今市值226.77億美元。
兩家老牌的1元店巨頭在美國的影響都滲透進了普通人的生活,但要論把1元的概念打到極致的,還數美元樹。
美元樹創立之初的名字就叫Only $1.00,如今在美元樹的門頭,大大的“everything’s $1”(全場1美元)的標記也突出了它的定位。在美元樹的店鋪裡,所有商品的價格都不超過1美元。
賣的東西比中國的1元店更齊全,食品、裝飾品、家居用品、玻璃器皿、清潔用品、玩具、禮物、工藝用品、寵物用品、書籍等等應有盡有。
如今,1元店這個將近80年的業態在美國非但沒有老化,反而生意越來越興旺。根據商業媒體QUARTZ報道,2016年美國有3萬家1元店,這個數字預計到2021年會增長到3.8萬。
美元樹釋出的2019年度財報也顯示,如今他們已經擁有15288家店鋪,並預告今年會繼續開出550家新店。
1元店的生意為什麼擁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這個低價的生意又是怎麼培育出一個又一個巨頭的?
美國的1元店最初又被稱為折扣店。
Dollar General(達樂集團)創始之初,就是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購買其他品牌、工廠的存貨,包括不定期的商品和清倉,然後以稍高的價格出售。
“一個朋友的紡織公司有多餘的粉紅色燈芯絨,老卡爾(創始人)讓他的朋友做一條男褲,每條賣一美元。喇叭褲過時後,他改成短褲;有一次,在聖誕季結束時,他買了35000個水果蛋糕,一年後,他把它們全賣了。”
折扣商品必須找一個更有力的口號,演變到後來,Dollar General櫥窗上方會標記著:所有商品不超過1美元。
那是美國的60年代。到1986年,美元樹成立,他們從一家名為Everything's A Dollar的零售商那裡得到靈感,如法炮製了Only $1.00的連鎖店,這家連鎖店此後正式改名為美元樹。
Dollar General開在貧困社群或美國鄉鎮,美元樹則主要開在郊區,透過不斷擴張、建倉,於1995年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的市值為2.25億美元。
上市之後,美元樹開始買買買之路,不同地區類似的1元店都成為它的囊中之物。到2006年,美元樹的第20個年頭,透過併購和擴張,它已經開設了3000家門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下,美元樹卻逆勢進入《財富》500強之列,到2018年,以營收而論,美元樹在世界500強排名134位。
金融危機後的10年,是美元樹等1元店崛起的10年。
從2009年到2019年,美元樹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16.3%,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零售商TOP10。此外,美元樹的同店銷售連續14年正增長,市值10年內增長了380%。
根據美元樹2019年的財報,它在2019那年銷售額達到236.1億美元,總營收70.4億美元,淨盈利8.27億美元。
對比即將上市的名創優品,所有區域加總的GMV是190億人民幣,從交易體量上看,一個美元樹相當於8個名創優品。
美元樹和名創優品一樣,做的都是低價生意,但二者賺錢的模式則不太一樣。
對名創優品來說,它賺的並不是零售的錢,而是加盟商的錢。邏輯是,用極高的價效比吸引消費者的流量,然後把這種流量賣給加盟商。
名創優品的商品毛利率極低,只有12%-15%。再加上開在租金不算低的商場,單純的零售模式下,它幾乎不賺錢。
但它對加盟商的條件則很苛刻,根據名創優品的資訊,要加盟它的店鋪需要繳納品牌費8萬元、貨品保證金75萬元。換句話說,名創優品開店的錢基本是加盟商的。
更為嚴格的是,名創要求所有加盟商的員工必須由名創自己培訓和管理,而這些也是需要付費的。貨品費用加盟商自己出,選址、人力的培訓和管理則成為名創的利潤來源,從這個角度,名創優品本質上是一個類似於網際網路平臺的to B公司。
美元樹等1元店則完全不一樣,它做的還是低買高賣的零售生意。不超過1美元的價格,它利潤的來源更多是樸素的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的第一大要素就是減少店鋪租金。
美元樹大部分店鋪都開在郊區或者偏僻小鎮,有的商店特意毗鄰沃爾瑪。這很好理解,郊區的地價更便宜,而緊鄰沃爾瑪則能截流一部分消費能力差的使用者。此外,美元樹店鋪的面積也僅有700-900平方米,是沃爾瑪十分之一。
與店鋪之小一致的是,美元樹等1元店在人員配備上也頗為“吝嗇”,通常工作人員只有1-2個,Twitter上就經常有人吐槽,“美元樹一直在招聘,但員工永遠只有1個。”
此外就是控制商品的進貨價格。
美元樹的財報顯示,其60%左右的商品來自國內,另外40%來自進口。國內的商品一部分是與工廠直接合作的,另一部分是品牌的尾貨,價格都可以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
進口商品的供應商則主要來自中國、墨西哥、越南,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國家,價格低廉,成本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透過一系列的降本措施,美元樹的母公司在收購另一家1元店Family Dollar之前,其毛利率基本穩定在34%-35%左右。要知道,沃爾瑪毛利率才只有25%左右。
1元雜貨店的生意,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下,仍在增長。
美元樹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它的總銷售同比增長了9.4%到62.8億美元,同店銷售也同比增長了7.2%。營業收入更是上漲了16.2%到19.2億美元。
在美國大商場、服裝店等零售業態都紛紛關門的情況下,這是一個著實不錯的成績。這當然也跟1元店售賣的東西相關,整個疫情期間,1元雜貨店和沃爾瑪等超市是堅持開門的店鋪。
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1元店甚至比沃爾瑪等大型商超的生命力更強。
“中產階級縮水,美國人越來越窮”是背景之一。
根據媒體QUARTZ的報道,Pew Research的資料顯示,從1971年到2015年,美國中等收入者所佔收入份額從61%降至50%。1983年,富人的財富是中等收入家庭的3倍,到2013年,這一數字變成了7倍。
中產階級的群體縮小,促進了1元店的擴張。
Dollar General執行長託德·瓦索斯在2017年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就表示,城市社群的衰落,中產階級會繼續向經濟規模的低端靠攏,“因此我們的核心客戶會越來越多,我認為我們將有更多的機會建立更多的商店。”
瓦索斯還描述了1元店的核心客戶:女性,雙收入家庭,每年稅前收入4萬美元;就業很穩定,但工資增長起伏不定;今年,她的可支配收入約為2%,也就是每年800美元;她對價格變化非常敏感;她可能擁有一部智慧手機;她可能沒有Amazon Prime,但對網上購物很感興趣。
除了1元店,美國的窮人經濟還在催生新的市場,比如手機購物應用Wish,專為囊中羞澀的人設計,價格低、質量通常沒有什麼保障。比如,線上折扣零售商Hollar,提供和沃爾瑪幾乎一模一樣的商品,但是有折扣。
隨著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1元店必然會迎來更多的消費者者,這也是美元樹提出要繼續新建550家店鋪的底氣。
不過,在數字化的影響下,1元店還要面臨的對手可能不僅僅是沃爾瑪、亞馬遜,還有新的線上零售商。和國內相比,無論是打通工廠貨源的淘寶特價版和拼多多,還是透過網際網路賣流量給小B的名創優品,美國的1元店生意還停留在早期的“低買高賣”,靠做差價+鋪店鋪規模+蹭沃爾瑪流量的坐商模式,其增長指望不斷增加的低消費人群。
此外,美國的1元店因為本身的低價屬性,也面臨著一些頻發的社會問題。
比如由於極端地控制成本,1元店在人員配備、安保問題上並不到位,加上店鋪通常位於郊區、落後社群等,搶劫以及因此導致的槍殺案時有發生。
近日調查新聞媒體Propublic就釋出了一篇深度報道,指責1元店企業對工作人員的吝嗇和對他們安全的漠視,“2018年,Dollar General的執行長瓦索斯獲得了總計超過1000萬美元的薪酬,幾乎是該公司員工薪酬中位數的800倍。美元樹的CEO薪水大致相同。”
除了安全問題,1元店也被指責為透過縮小分量來耍花招,比如同樣的商品所對應的分量和質量轉化成價效比,1元店反而不如沃爾瑪、Costco,但他們卻讓人覺得賺了便宜。
部分媒體也批評美國1元店所涉及的消費歧視,“他們(到處開店)迫使居民做了相對昂貴、不健康的選擇,並使他們進一步陷入貧困和健康狀況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