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碳中和將顛覆性再造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靜)4月16日,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如期開幕。論壇以“行穩致遠 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雙碳”目標下的綠色金融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與REITs探索實踐、全球經濟治理與金融合作開放、數字經濟與金融機構創新等主題展開深刻探討。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以“構建中國零碳金融 踐行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為主題發表演講。朱民表示,整個碳中和其實是在根本上顛覆性的再造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模式,以及整個的經濟結構,整個經濟從高碳走向低碳,能源革命、經濟創新重塑整個製造業。金融業必須在這個過程中適應實體經濟的發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碳中和將顛覆性再造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碳中和將顛覆性再造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要從狹義的環保走到根本的零碳 支援經濟碳中和

朱民表示,碳中和是一個正規化變革,這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生產和生活根本方式的變化,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工業革命以來,人們追求的是物質形態的生產和消費,主要是以GDP來測度。但在碳中和的目標下,追求的是最大的人類福祉,是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的和諧健康發展,不只是物質生產的問題。

“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產方式的變化,也是消費方式的改變、人類效用偏好的改變、效用函式的變化,最後是人類價值取向的變化,不再僅僅傾向於消費高、物質產品越多越好。整個社會將會形成一個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自然資本共同進行生產和運轉的過程,這是根本的變化。”朱民說道。

對於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下簡稱“30·60目標”),朱民認為,時間很緊迫,這意味著碳中和將為整個經濟結構帶來劇烈和深刻的變化。但中國還面臨更大的挑戰,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還在穩健增長,在實現GDP增長的同時還要提高能源的GDP效率,這就要靠科技進步,從這個角度而言,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援特別重要。

“過去四十年,中國創造了輝煌,但仍是工業化的傳統模式——追趕模式,包括金融也是追趕模式,但是在未來的四十年,我們就可以逐漸形成零碳的發展模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和世界處於同一起跑線,這也是今天想強調的踐行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模式的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我們可以引領世界,貢獻我們的知識和智慧來共享全球繁榮。”朱民表示。

在最終實現碳中和目標之前,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也取得了相當成績。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有15萬億元的綠色金融貸款,全球第一。債券累計1.8萬億元,居全球第二,企業的綠色融資等方面也在不斷創新,政策方面也制定了一套綠色金融的政策框架。

但也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截至2020年末,綠色金融佔整體總融資的比重只有4.6%,綠色債券佔存量銀行債券的0.73%。但綠色金融中以銀行為主體發放的綠色信貸佔比高達90%,遠遠超過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總存量比重的60.2%。

朱民表示,靠銀行信貸支援綠色融資有天然短板,風險偏好不匹配,也不方便。此外,目前還缺乏完善的綠色機制,因為投資不穩定,風險週期比較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要從目前狹義的環保走到根本的零碳,來支援經濟碳中和,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結構、經濟生態的金融新模式,這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很大的機遇。”朱民說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碳中和將顛覆性再造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要構建與碳中和一致的中國模式的結構性貨幣政策

正如在其他領域一樣,金融將在碳中和轉型中起到關鍵作用。

朱民表示,首先是提供規模巨大、期限長、風險高的零碳金融融資,預計僅能源融資就將達到185萬億元。其中又涉及到增量、存量以及轉型的金融風險。

“此外,在這個基礎上需要構建零碳金融的宏觀管理體系,從綠色金融跨越到零碳金融,在這個基礎上構建零碳金融的市場生態,而且整個系統和生態要和國際標準趨同。與此同時,金融機構自身也要實現零碳化,在業務上要支援碳中和,本身的運營也要零碳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金融體系轉化成零碳金融體系,金融機構轉化成零碳金融機構。”朱民表示。

其次,要支援碳中和的科創。朱民稱,整個科技發展都是創新,所以金融要支援科技創新,這是金融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包括電氣化投資、風能、太陽能、儲能等,金融支援科創投資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碳中和的基礎是科創。

根據“十四五”規劃,制定的綠色刺激政策和規劃重點,累計有44.6萬億元投資,增量的投資很大,存量的挑戰也很大。

朱民解釋稱,因為在轉型過程中,會重新定義資產價格,資產價格一變,國家、產業、公司、金融機構、居民的資產負債表都會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管理碳中和轉型的金融風險就特別重要。有研究表明,在碳價上升和能源價格下降的衝擊下,煤電公司對銀行貸款的違約率也會上升。在四大國有銀行,煤電、冶金企業,包括水泥、化工等都是高能源、高排碳的產業,這些產業佔銀行的公司貸款比重還是高達53.73%,所以存量的調整是很大的事情。

如何解決?朱民認為,處理這些問題要從構建宏觀框架開始,需要構建和碳中和一致的中國模式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央行要積極推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即在傳統的宏觀政策中加緊推進碳中和的結構性工具、政策,糾正市場的不匹配,糾正金融體系相對價格的扭曲,支援碳中和轉型,實現社會效用的最大化。“人民銀行有豐富的視窗指導經驗,比如疫情危機中的普惠金融再貸款機制,我們就是需要把它理論化、系統化,並且把傳導機制等模型全部做好,就是開創了世界先例。”朱民表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碳中和將顛覆性再造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實現碳中和 必須政府和市場合作

朱民表示,整個碳中和其實是在根本上顛覆性的再造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模式,以及整個的經濟結構,整個經濟從高碳走向低碳,能源革命、經濟創新重塑整個製造業。金融業必須在這個過程中適應實體經濟的發展,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構建金融的宏觀管理框架、零碳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統籌協調變得特別重要。

與此同時,朱民認為,還要對標國際準則,因為碳中和零碳不是國別的事,是全世界的事,所以必須合作,要對標國際標準和國際趨同,特別是在披露、風險管理等一系列方面,與國際協同,由此達到零碳金融,這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國際競爭已經開始,從2018年TCFD,到2021年10月,2600多家已經支援TCFD,成立了淨排放聯盟,23個國家的41家銀行,還沒有中國的機構參加。

“國際競爭在標準披露規則方面,其實已經開始,因為大家都意識到這是工業革命以來,最主要的一次新的全球規則的制定,誰佔有規則制高點,誰就佔有未來,這也是全球競爭,同時在過程中,構建全球的資本市場支援碳中和轉型。”朱民表示。

朱民表示,實現碳中和,必須政府和市場合作,共同完成。中國面臨很大的壓力,也有很大的機會,需要制定轉型戰略、路徑和政策框架,這個階段轉型的戰略,金融業轉型戰略路徑和政策框架特別重要。

“構建碳中和目標下新的風險偏好、激勵機制、披露、服務創新、構建風險管理系統、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從戰略和技術到治理機制的充分準備,做好資料基礎和數字化基礎、知識能力和人才的儲備,這是金融業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朱民說道,金融業要抓住這個機遇,在支援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構建中國的零碳金融體系,走在世界的前面。

責編:史健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53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碳中和將顛覆性再造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