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羅晗)半年來,在岸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約6000個基點,這讓不少出口企業始料未及。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出口企業並未普遍運用衍生品工具規避匯率風險,引導企業正確使用“財技”保護自身利益仍需社會各方共同努力。
(小標題)升值侵蝕利潤
5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啟升值之旅,無論是從持續時長還是變動幅度看,本輪升值都是2015年“8·11”匯改後所罕見。截至11月25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5796元,較5月末低點漲近6000個基點,重返6.5時代。
廣大出口企業正遭受衝擊。人民幣匯率升值使得出口商品以外幣計算的價格上升,從而可能導致產品競爭力減弱、出口訂單減少。此外,對於出口企業來說,發出產品和收到貨款有一定間隔期,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讓不少商家在收到以外幣支付的貨款時,所面臨的人民幣結算價格大幅降低。
國內安防行業龍頭海康威視在第三季度就遭受了5億元左右的匯兌損失,而去年同期,海康威視有約4億元的匯兌收益。“第三季度人民幣匯率升值太快了,變化的速度和力度超出一家企業所能控制的範圍,可能沒有一家涉及外貿的公司可以完全吸收(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衝擊。”海康威視相關人士在11月舉行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說。
海康威視因人民幣匯率升值過快遭受損失只是出口行業的一個縮影。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在交易所互動平臺表示,人民幣匯率升值造成公司匯兌損失從而拖累淨利潤。
(小標題)企業積極應對
面對突如其來的匯率大幅升值,不少出口企業選擇積極應對。
“為規避匯率風險,今年美元結算的銷售佔比有所下降。如果匯率持續升值,公司會在適當時候考慮價格協商。”潔美科技近期對投資者提問進行答覆時表示。
南華期貨外匯分析師馬燕稱,積極、合理地運用包括外匯衍生品在內的各種工具,可有效管控、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已有不少上市公司採取了外匯套期保值舉措。據中信期貨利率衍生品團隊研究員張菁統計,A股披露外匯保值公告的上市公司數量逐年攀升。今年前10個月,釋出相關公告的上市公司超過260家,創歷史新高。
總體來看,我國出口商還未普遍使用外匯衍生品工具進行避險。東證期貨外匯分析師元濤表示,我國出口企業鎖匯能力較差,更多是被動接受人民幣匯率波動。大型外貿企業還有商業銀行幫做外匯遠期,更多的中小企業可能沒有財力付給銀行相關費用。中小外貿企業利潤率本就不高,一般為3%至5%。人民幣匯率升值太快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在四季度顯現。
(小標題)發展外匯衍生品市場
對於出口商並未普遍運用衍生品工具規避匯率風險的原因,馬燕認為,當前在岸市場尚無外匯期貨,而實體企業想要交易離岸人民幣匯率期貨需具備一些條件。比如,需要有離岸實體去相應的經紀公司開戶,最好手頭還有些美元頭寸,這屬於現實層面的障礙。此外,一些企業自身對外匯市場瞭解不多,對外匯衍生品工具知之甚少,運用經驗不足,包括缺乏外匯風險管理系統等。
運用衍生品工具避險本身有一定難度。比如,就匯率波動風險而言,在匯率行情變動較大情況下,銀行結售匯匯率報價可能低於公司對客戶報價匯率,使公司無法按照報價匯率進行鎖定,造成匯兌損失。
張菁稱,引導企業正確使用衍生品工具保護自身利益有待社會各方努力。一方面,要繼續發展和建設外匯衍生品市場,特別是填補外匯場內衍生品市場空白;另一方面,企業對衍生品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不一,亟需從事外匯衍生品交易的人才。
10月,中國人民銀行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馬燕表示,銀行遠期一般是境內企業規避外匯風險的首選工具,通常境內企業負責應對匯率風險的是財務部門,遠期操作簡單易懂、效果直接明顯,銀行遠期還可以提供授信。取消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後,出口企業在成本上也體現出一些優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