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截至5月5日,超1200只基金進行了共計1547次分紅權益登記,其中分紅已到賬的有1531次,不少基金今年已進行多次分紅。
特別是一季度累計分紅942億元,超過歷史上2016年同期基金分紅最高點,比2020年同期多出一倍,多隻基金分紅超過20億元。
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參與分紅的基金中,債券型基金成為分紅主力軍,800多隻基金佔比66%,而股票型基金佔比少於4%。
多隻基金髮大紅包
從分紅金額來看,鵬華前海最為慷慨,每10份基金份額分紅78.7540元。
而由葛秋石管理的資產規模36.34億元的“易方達價值精選” 年內共計4次分紅總額為26.52億元,位列今年單隻基金分紅總額的榜首。
由鄭濤管理的定開債券型基金“中銀豐和定期開放”分紅23.04億元,位列第二,由張原管理的“南方成份精選A”分紅22.07億元,排名第三。
黃興亮管理的“萬家行業優選”分紅20.93億元,以及周應波管理的“中歐時代先鋒A”、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的分紅總額也排名居前,均超過了20億元。
“萬家行業優選(LOF)”基金經理黃興亮在分紅公告中表示,牛年春節以來,A股市場調整幅度比較大且快。其中,基金抱團的發酵、港交所提高交易費率和美債收益率快速上行等原因促發了A股的此輪迴調,給投資者情緒帶來一定影響。
面對今年市場,黃興亮表示,雖然有一定的均值迴歸壓力,但出現系統性、持續大跌的機率相對比較小。特別是在基金抱團股中,對於增長相對緩慢,但估值溢價較多的企業,未來風險較大,會選擇規避。
基金抱團股中還有一些成長性比較強的公司,尤其是科技成長類企業,過去一段時間跌幅比較大,消化了一定的估值,若成長效能快速實現,後續有望表現較好。而對於低估值的股票,中短期來看,無論從交易結構,還是疫情後的經濟復甦角度,它們的表現有望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絕對收益。
“落袋為安”還是再投資
或許是受今年一季度股市震盪的影響,為增強投資者對產品的信心,基金公司對分紅頗為上心,不僅參與分紅的基金數量多,有的基金不止一次分紅。
資料顯示,有244只基金分紅次數在兩次以上。今年以來參與分紅的基金中,“寶盈核心優勢C”和“寶盈核心優勢A”共有12次分紅,頻率最高。“中融聚業3個月”、“金信民興C”、“凱石岐短債C”、“華夏回報2號”和“博時裕盈三個月”這5只基金分別進行了4次分紅,分紅次數靠前。
2月26日,“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分紅到賬,這也是易方達中小盤從成立以來的第四次分紅。同時,此次分紅也是其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分紅,今年分紅金額達19.33億元。
易方達中小盤是網紅基金經理張坤的代表作。該基金成立於2008年6月19日,規模超過314.64億元。根據公告,此次分紅0.9元/份,免收分紅手續費,選擇紅利再投資方式的,投資者其紅利再投資所得的基金份額免收申購費用。為控制基金管理規模,該基金現已暫停申購服務。
不只是本土基金公司“熱衷”分紅,合資基金公司摩根士丹利華鑫在4月底也登記了今年來第5只基金的分紅,進行分紅的5只基金分別為“大摩多元收益”、“大摩增利18個月”、“大摩資源”、“大摩多因子”和“大摩主題優選”。如果將第5只分紅考慮在內,上述基金年內分紅總額達6.41億元。而在上一年度,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旗下共有8只基金進行了分紅,分紅總額超過26億元。
對於上述持續的分紅安排,摩根士丹利華鑫表示,基金的分紅能夠兼顧長期資產增值與日常現金流兩方面的投資需求,而且穩定的分紅預期也能夠成為投資者長期資金規劃的基礎。此外,在低利率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之下,投資人對於分紅型產品的需求將會持續提升,因此,對於基金的分紅策略應該以“開大門走大路”的方式持續推進。
同時,在股市震盪的背景下,有的基民可能拿到分紅後就撤出,寄望拿回本金“落袋為安”。
基金從業人員分析表示,所有基金分紅的本質就是將基金的部分盈利歸還基金持有人,基金分紅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降低淨值。
現金分紅的好處在於一方面基民持有份額沒有減少,而且基本沒有手續費,比贖回費優惠多了。相較於股票分紅需扣紅利稅,並且比例不低,而目前的規則對於公募基金分紅都是免稅的。
另外一方面,基民們也可以利用分紅再投資,不浪費這部分現金,繼續投入基金。同時紅利再投免去申購費,比起先贖回,再申購雙重費率,要實惠的多。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