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我國經濟上半年成績單出爐。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鞏固穩定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努力。”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當天的國新辦釋出會上稱。
二季度GDP增速為何回落?房地產市場是否降溫?上半年就業情況如何?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專家,解讀8大關鍵經濟資料。
12.7%
二季度GDP增速回落,外貿和製造業投資託底
資料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28402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07154億元,同比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96611億元,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
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二季度GDP增速低於預期,經濟增長動能繼續弱化。同時,持續了一年的結構性分化問題也並未明顯改善。生產端依然好於需求端,投資依然好於消費,消費內部也存在分化。不過,工業生產、外貿和製造業投資表現出了較強韌性,依然起到了託底經濟的作用。製造業、服務業的景氣度也持續向好,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PMI持續處於榮枯線以上。”蘇寧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陶金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對此,劉愛華表示,下一步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釋放內需潛力,大力助企紓困發展,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0.4個百分點
房地產投資降溫,7月銷售增速或持續收窄
我國房地產投資出現降溫趨勢。資料顯示,1-6月同比增長15%,兩年平均增長8.2%,這一增速比1-5月回落0.4個百分點。
諸葛找房資料研究中心分析稱,開發投資累計增速自3月以來連續4月收窄,但累計增速水平仍維持在高水平,房企市場投資信心仍高於去年。在集中供地模式下,新開工緩慢,累計增長3.8%,房企加快竣工增加庫存,帶動了投資增速維持在高位,竣工面積累計增長25.7%,高於新開工增速21.9個百分點。
其分析認為,預計7月銷售增速會持續收窄,銷售回落帶動下行業資金增速放緩,6月國內貸款增速也為年內首次轉負。雖然7月全面降準,但由於三道紅線疊加房貸集中度高壓,對行業資金端助力受限。後續房企仍需追求銷售回款來加強現金流。
0.5%
CPI預計可實現全年3%左右調控目標
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5%,一季度同比持平。其中,6月CPI同比上漲1.1%,漲幅比5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4%。
劉愛華表示,今年上半年CPI處於溫和上漲的態勢,上半年CPI平均上漲0.5%,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處於近年較低水平。從影響CPI的三個板塊,食品價格、工業消費品價格、服務價格來看,全年物價保持溫和上漲是有基礎、有條件的,也有基礎和條件實現全年3%左右的調控目標。
一位國有銀行市場部人士表示,今年大宗價格高位震盪,政策層已重點關注,保供穩價政策近期密集出臺。此外,在豬價處於趨勢下跌背景下,CPI年內上漲壓力較小。
698萬人
結構性矛盾凸顯,就業總體形勢不差
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63.5%。2013年至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2020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亦完成全年目標的131.8%。
在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的同時,也應看到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隨著6月份畢業季到來,進入勞動力市場求職的高校畢業生增多,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達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6月,16-24歲城鎮的青年調查失業率為15.4%,環比上升1.6個百分點,其中20-24歲的大專及以上人員失業率更高,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凸顯。
陶金表示,當前城鎮調查失業率處於很低水平,表明就業總體形勢不差。新增就業累計規模也在平穩增加。不過,與2019年同期相比依然有所弱化。短期看,經濟轉型升級對就業形成了一定壓力,因為經濟轉型對勞動力型別的需求變化往往快於勞動力群體的轉型,同時數字化轉型的特徵也意味著對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會減少。長期看,根據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和學術研究,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似乎並不能被歸為就業形勢惡化的顯著原因,這背後可能是長期勞動力轉型速度並不比技術進步速度要慢。
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固收分析師胡月曉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經濟轉型升級進展有利於就業改善,增加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有利於就業結構問題化解。他建議,消除就業歧視,加快保障房建設,新進城人員能更好地解決住房問題,讓人員的流動不被住房問題拖累。
17642元
收入增長仍有較好支撐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義增長12.6%,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數的影響,兩年平均增長7.4%,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12.0%,兩年平均增長5.2%,略低於經濟增速,基本同步。
劉愛華介紹,上半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兩年平均達到了5.2%,這個速度和上半年GDP的兩年平均增速5.3%是基本同步的。考慮到去年以來我國遭受疫情衝擊,實現5.2%的人均收入增速相當不容易。
她強調,目前中國經濟整體上內生動力在持續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下一期收入增長仍然會得到比較好的支撐,從而對消費形成有力支撐。
15.9%
工業增長好於疫情前,高技術製造業快速增長
資料顯示,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80651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出口98493億元,同比增長28.1%;進口82157億元,同比增長25.9%;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16336億元。
業內人士提及,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拉動經濟發展的“馬車”中,只有出口及受其帶動的工業增長好於2019年同期。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7.0%,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同時,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帶動新產業快速發展。
“十三五”期間,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已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2%,比一季度加快了0.9個百分點。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05.0%、69.8%、48.1%,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30%。
0.2個百分點
消費復甦ing,仍有較大空間
記者梳理看到,消費增速雖然還沒回到2019年水平,但整體呈現改善趨勢。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除個別地區外,線下消費的限制基本解除,小長假等消費逐漸恢復。五一和端午期間全國國內旅遊出遊人次按可比口徑已經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但國內旅遊收入按可比口徑僅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的3/4左右。這既說明了消費仍有較大的恢復空間,也說明了疫情或改變了部分人群的消費習慣,提升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十分重要。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釋出的下半年宏觀經濟及市場展望報告預計,下半年消費將逐漸改善,但難以恢復到疫情之前水平,主要原因包括受益於疫情的網上零售等消費領域增速將逐漸放緩、汽車類消費增速可能放緩、居民部門槓桿率持續提升等。
陶金認為,企業盈利和融資、政府財政影響投資活動,居民收入和融資影響消費,經濟復甦過程中企業盈利改善的情況明顯好於薪資、就業和小微企業經營的改善情況,這是投資好於消費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一因素,還是要加大針對性的支援措施,精準定位薄弱部門,予以定向支援。
19.2%
製造業投資增速上行,政策見效
從上半年情況來看,投資持續恢復,不過,結構有所分化。
1-6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4.4%,這一增速比1-5月回落2.2個百分點。
製造業投資整體改善,1-6月同比增長19.2%,兩年平均增長2%,繼1-5月兩年增速轉正之後,漲幅進一步擴大1.4個百分點。有分析認為,製造業的改善一方面與外需較強,帶動出口需求持續位於較高水平有關,另一方面,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援製造業、中小企業的結構性政策,效果逐步發揮。
此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本平穩,1-6月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2.4%,這一增速比1-5月回落0.2個百分點。溫彬表示,今年上半年,穩增長壓力整體較小,基建投資對經濟託底的緊迫需求有所減弱,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更加嚴格,專項債券發行明顯慢於上兩年同期水平,基建投資整體表現較為平庸。
對此,陶金表示,下半年,穩定經濟增長的挑戰不小。既要維持總量合理增速,也要進一步解決結構性分化問題。對於總量問題,下半年宏觀政策的逆週期調節必要性加大,尤其是信貸政策適當寬鬆可能是必要手段。對於結構性問題,當前消費、基建投資增長依然存在較大掣肘,需要結構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適當發力,以促進結構性問題的解決,這也是後續經濟能夠繼續體現韌性的關鍵。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