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宏觀首席分析師 陳興
(本文節選自微信公眾號“李迅雷金融與投資”刊登的“五一假期的消費復甦趨勢被低估”一文)
進入二季度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的服務消費迎來了快速恢復時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亮點所在。
自2013年以來,服務業PMI的最低讀數出現在新冠疫情最為嚴重的去年2月份,除此之外,今年1月和2月是該指數的低點,但3月和4月服務業PMI顯著回升,均創下2013年以來的同期新高,指向服務行業改善顯著。
分行業來看,4月服務業PMI中排在前列的行業,恰恰是那些受到疫情影響最為嚴重、恢復相對遲緩的行業。比如,交運中的航空運輸業,4月PMI指數超過70%,住宿和鐵路運輸業4月PMI也均在65%以上。
由於服務消費需求存在節假日集中釋放的特徵,因此假期消費情況通常被認為是反映服務消費的風向標。
以支付交易資料來看,今年“五一”假期期間網聯平臺處理的資料創歷年同期新高,且顯著高出2019年疫情發生前的水平。其中,酒店民宿、影視娛樂相關網路支付相比疫情前同期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此外,銀聯網路交易金額也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從人口流動性的情況來看,今年“五一”期間全國旅客傳送量2.67億人次,遠高於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其中鐵路傳送旅客7850.4萬人,同樣超出了2019年的水平。“五一”期間交通運輸所反映的人口流動性情況明顯好於今年春節期間,這是服務消費得以快速恢復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五一”假期服務消費的恢復情況,部分解讀方式對此似有低估。
有觀點認為,今年“五一”期間全國旅客傳送量,按照日均增速來看,比2019年同期僅增長0.3%,其中民航傳送旅客較2019年同期日均更是僅增長0.1%,勉強維持正增長。
但這裡以日均增速進行比較可能並不合適。一方面,服務消費活動在假期和非假期時段分佈極不均勻,另一方面,人們出行決策更多基於假期是否存在,而對假期增減一天的依賴性不強。由於今年“五一”假期相比2019年多出一天,以日均增速計算的話服務消費需求釋放的強度就會被攤薄,但如果放在5月全月來看的話,這些指標今年應該遠好於2019年。
其次,疫情前五一時期增速同樣不宜作為比較基準。整體而言,服務消費畢竟和疫情之前還存在著一定差距,而其恢復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若要判斷其恢復強度,把今年五一時期的可比口徑增速和2019年五一時期增速去做直接比較或許也並不合適。以旅遊收入的恢復情況為例,今年五一假期,全國旅遊收入恢復到疫情前的七至八成,而清明假期時還只有不到六成,改善幅度接近20個百分點,恢復力度不可謂不強。
從文化和旅遊部披露的資料來看,今年“五一”期間旅遊收入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同期水平,部分觀點據此認為服務消費收入的恢復情況可能並不樂觀。
但從相對更為可靠的納稅情況來看,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資料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旅遊相關行業銷售收入兩年平均增長5.3%,其中名勝風景區、旅行社、旅遊飯店等相關服務銷售收入首次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由此可見,收入增速或許也並不乏力。
當前全球疫情再度抬頭,但態勢上有所分化。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疫情惡化是導致本輪疫情走高的主要原因,而發達經濟體疫情整體而言較為穩定。剔除印度之外的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數量已開始下降,且峰值低於上一輪疫情的頂峰水平。
發達經濟體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正有序推進,當前美國每日新冠疫苗接種量超過200萬劑次,英國、法國和德國每日新冠疫苗接種量也均超過40萬劑次,在疫苗覆蓋率穩步提高的情況下,疫情對於經濟的制約將逐步減弱,外部環境或也將有利於服務消費年內的恢復。
而全球疫情態勢的分化使得經濟復甦前景也面臨差異,受困於疫情泥淖的新興經濟體增長表現或將顯著落後於發達經濟體。這也使得全球供需缺口或將持續,我國出口的高景氣維持時間也將有所延長,4月我國出口增速由降轉升。
在服務消費較快修復和出口高景氣雙重因素的“保駕護航”之下,即便信用週期緩慢回落,我們預計,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仍將回升衝頂。而當前我國居民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佔比仍然低於疫情前的水平,在“固本培元”的政策基調下,隨著疫情制約緩解和居民收入的改善,年內服務消費加速上行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