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金礦業”)旗下的新疆紫金鋅業有限公司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折射出紫金礦業“開發礦業、造福社會”的初心與使命。
從縣屬國有小企業發展成為大型跨國礦業集團,紫金礦業始終把“共同發展”作為核心價值觀,在多個欠發達地區播撒下“希望火種”。企業總部所在的龍巖市上杭縣,從國家級貧困縣成長為“福建經濟發展十強縣”;企業位於新疆阿勒泰的礦山專案,創造了近30%的GDP貢獻,是拉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在塞爾維亞波爾,紫金礦業成功使有著百年開採歷史、員工超5000名的銅業企業扭虧為盈,未來更有望成為塞爾維亞骨幹支柱型企業;紫金礦業哥倫比亞武裡蒂卡金礦預計今年10月竣工投產,將成為哥倫比亞後疫情時代重啟經濟、恢復民生的重要助推器。
紫金礦業從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的紫金山起步。1986年7月15日,由地方政府提供初始資本成立了上杭縣礦產公司。由於技術手段有限、企業國有化程度高,該公司一直未能真正走進市場,在發展過程中逐步暴露出資源枯竭、包袱沉重、發展乏力等問題。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為上杭縣礦產公司進行體制改革提供了原始動力。紫金礦業在這一階段根據國家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導向,基於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在企業的市場化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1994年10月,上杭縣礦產公司正式更名為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公司,變為擁有11家全資或者控股公司的國有企業集團,紫金礦業的市場化之路由此開始。同時,紫金礦業透過多方面努力,最終解決了困擾其多年的礦權問題。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拉開了國有企業大規模改制的序幕,民營經濟得到空前發展。民營資本的參股,讓國有股份在紫金礦業中的份額不斷降低,但又仍然保留了國有股相對控股的地位,這對於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藉著改革的浪潮,紫金礦業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後,紫金礦業於2003年底成功在香港上市,實現了與國際資本的對接。2005年,紫金礦業成為加拿大頂峰礦業公司第一大股東,實現海外投資零的突破,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目前紫金礦業已與澳大利亞、塔吉克、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蒙古等國家合作勘查開發礦產資源。
多年來,紫金礦業主動順應國家發展大戰略,走出了一條富有紫金特色的發展之路,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到建設中,始終堅持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相統一,改變了採礦和環境不可兼得的情況。目前,該集團旗下共有9家國家級綠色礦山,3家省級綠色礦山,真正實現了礦山綠色可持續發展。
2020年,在海外疫情反覆的背景下,紫金礦業海外業務呈現高增長態勢,多項指標接近公司總量一半,成為紫金礦業逆勢增長的主要來源。目前,紫金礦業總市值超過2500億元,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715億元、利潤總額108億元、歸母淨利潤65億元,資產總額達1823億元。公司位居2020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國有色金屬和黃金企業第1位、全球黃金企業第3位、全球有色金屬企業第7位。
從職工參股到吸收民營資本再到兩地上市,紫金礦業循序漸進地完成了體制改革,走上了市場化道路。可以說,紫金礦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把黨的主張、黨的理論運用到企業指導生產經營的實踐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薛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