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場散戶“缺席”的萬億成交?沉睡賬戶的老股民慌不擇路,“風口浪尖”的量化老總卻低調行事

由 万俟傲白 釋出於 財經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如果你認為現在正處於牛市,請舉手!”上週六的一場企業內訓中,一家公募基金的首席經濟學家向在座的學員們丟擲這樣一個問題,大家面面相覷後,舉手者寥寥。

這一輪行情有著多個牛市特徵!只不過,這場綿延近40個交易日的“萬億成交”,儘管喚醒了很多沉睡多年的證券賬戶,卻再不見街頭巷尾的談股論金,取而代之的是“爆款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等熱搜詞彙。

曠日持久的天量成交背後,有人揣測量化私募交易“功不可沒”。一時間,量化私募老總們再次三緘其口,一些早早安排的專訪就此擱淺,一些此前寫好的新聞稿,也被叮囑“暫緩刊發”。

一場“散戶缺席”的萬億成交?

這是一臺嚴密精良的“織布機”?還是一款紋理清晰的“條形碼”?實際上,它什麼都不是,而是一隻剛剛上市24天的次新股——中國電信的日內分時走勢圖。

9月13日,中國電信成交量15.56億元,換手率5.93%,全天振幅僅0.22%,而更奇葩的是,全天成交價僅兩個計量單位——4.53元(發行價)成交8.9億元;4.54元成交6.7億元。

在綠鞋的保護下,4.53元的“買一”位置上,數以百計的萬手大單,齊齊整整地疊在一起,死守著這隻中字頭藍籌股最後的尊嚴與倔強,而在4.54元的“賣一”位置上,同樣堆放著近百萬手的籌碼。

一位上週五在4.53元位置買到1萬股的散戶,今天順利在4.54元賣掉,扣掉手續費,最後僅盈利40多塊錢。“七百多萬手的買單,竟然能讓我買上,我有點慌了!”他說。

從中國電信上市的8月20日算起,上證指數已經3400點附近漲至3700點上方,而這隻當時認購踴躍的藍籌股股價,上市後則一路下跌,連續數日徘徊於發行價附近,任憑近兩週大盤何等瘋狂。

如今的A股市場,再也不像是前幾年的玩法。在2015年股災之前,散戶的資金決定著市場的方向,大盤與個股幾乎“同漲同跌”,只要你在大盤相對低位建倉,哪怕你再不會選股,也能跟著“喝口湯”。

時隔六年,散戶的話語權大大下降,機構的資金和價值判斷決定著市場的方向。什麼“做波段”、什麼“低價股策略”,那些在A股市場浸泡十多年的老股民的“老經驗”,再也不靈光了。

“風口浪尖”上的量化基金

“如果稿子還沒寫完,就先不要寫了……我們近期要低調!”上週初,某財經媒體的記者接到受訪方這樣電話。起初他有些錯愕,聯想到監管“吹風”和某量化私募暫緩募集公告,他才明白了對方的意圖。

兩週前,一家將總部設在國內最頂尖高校一牆之隔的某量化私募基金的創始人,接受了上述財經媒體的專訪。這位風度翩翩的老總,平素一向低調,但他名下的量化基金的業績和規模卻很“亮眼”。

尤其在“基金抱團股”分崩離析的2021年,許多明星基金經理黯然失色,而這家量化私募的業績和回撤,仍十分亮眼,成為銀行、券商及第三方渠道爭搶的“稀缺份額”。

順利採訪完,稿件被“雪藏”,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6年前。2015年秋天,記者曾受邀採訪一位海外歸來的量化私募老總,他對國內對沖基金有很多“見地”,卻不料幾天後也收到對方“暫緩刊發”的回覆。

與海歸創業的智慧投顧合夥人老衡(化名)的初識,是在股災最慘烈的一個下午。面對A股上演“千股跌停”的慘烈一幕,作為曾親身經歷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他,表現出十足的淡定。

“2008年金融危機時市場都很恐慌,但回過頭來看,很多優秀的金融機構都是在那場危機中誕生的。”老衡當時判斷股災會加速A股“去散戶化”,取而代之的是專業理財機構,這也是他歸國創業的動力。

幾年後,老衡的創業專案因商業模式而“夭折”,但他當時所預言的A股“去散戶化”的一番言論仍言猶在耳,而將創業方向押向“量化私募賽道”的不少海歸精英,則將他當時的假想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