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債登資料罕現“異常” 是央行買國債了嗎?
作者:周艾琳
[ 由於時值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剛剛發行完畢,有券商分析師稱,這或是央行購買國債所致。若央行透過二級市場購買特別國債,不同於QE,因為主要用於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並不會造成大水漫灌。 ]
市場對於中國央行購債的討論日前再度升溫,這次是因為一個“異常”的資料。
根據中債登最新披露的託管資料,“其他特殊結算成員”(主要是央行、交易所、結算公司等)在7月大幅增持國債196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時值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剛剛發行完畢,有券商分析師稱,這或是央行購買國債所致,有助於繼續打消市場對後續政府債券供給的擔憂。上述觀點強調,若央行透過二級市場購買特別國債,不同於QE(量化寬鬆),因為主要用於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並不會造成大水漫灌。
“過幾日央行就會發布資產負債表,到時候就知道了。透過央行資產負債表裡的‘對政府債權’專案,可以看出變動。”興業研究宏觀分析師郭於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央行持有的政府發行的債券,主要是特別國債,都將體現在該專案中。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也不排除例如梧桐樹投資平臺,這類國家外匯管理局旗下的投資機構用自身的儲備資金購買國債。
對於此次增持國債資料的變化,是否與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買債有關,以及央行是否可能透過梧桐樹這類機構,用外匯儲備等資產購債,記者第一時間向央行有關部門求證,截至發稿央行尚未回覆。
透過二級市場購債?
中債登7月債券託管資料顯示,銀行間債券市場“其他特殊結算成員”持有的國債規模大幅增長1965億元至17853億元,遠超歷史水平。
儘管從6月份起其他型別機構就已經開始增持國債,當月增持243.4億元,大幅超出了該專案在2019年1月~2020年5月間-100億~100億元的波動範圍,但顯然7月增持規模更遠甚於前,併成為除商業銀行外的最大增持機構,引起市場較大關注。
中債登的特殊結算成員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政策性銀行、交易所、中央國債公司和中證登公司等較多機構,中債登並沒有明確列示是哪類機構增加持倉,也不排除是除了央行之外的其他上述機構增持國債,但市場開始懷疑是否央行持有的國債增加。
就在此前,自6月18日起至7月30日,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剛剛分四批全部順利完成發行。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傾向於認為是央行透過二級市場購買了部分特別國債。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央行“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顏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中國現行法律,不允許政府直接向央行發行債券。“可行的一種方式是,財政部首先向大型國有銀行發行特別國債,央行隨後從指定銀行購入特別國債。事實上,2007年和2017年發行特別國債正是透過這種機制。”
此外,央行也可以透過二級市場購買國債來支援國債發行。
顏色還對記者表示,也不排除是例如梧桐樹投資平臺這類國家外匯管理局旗下的投資機構用自身的儲備資金購買國債。
若是央行購債,為何購買?
對於央行從二級市場購債的理由,明明稱,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繼續打消市場對後續政府債券供給的擔憂。
此前,除了1萬億元特別國債已經發行完畢,1~7月還完成了5800億元國債和6000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以及2.2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剩餘1.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按要求需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加上8~12月還需完成2.2萬億元國債和3800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的發行,年內剩餘時間裡需完成4.08萬億的政府債券淨融資規模,平均分配到每月的淨融資規模大於上半年。
明明表示,既要維持資金面的平穩,又要配合政府部門大幅發債,貨幣政策難以作壁上觀。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重提貨幣與財政協同,明確提出要促進政府債券順利發行。在下半年政府債券發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央行如明確配合政府債券發行,可用的手段包括短端流動性投放和透過二級市場購買國債。
近期政治局會議在提出“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的同時,也同樣提出“宏觀經濟政策要加強協調配合,促進財政、貨幣政策同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整合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財政部共發行過三次特別國債(1998年、2007年和2017年)。1998年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用於補充四大銀行資本金,同時央行大幅降準而使銀行體系有多餘的流動性來認購;2007年以“定向+公開”方式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用於組建中投公司,其中1.35萬億元是透過農行“過橋”的操作方式發行的,但實質上仍是央行向財政直接提供融資;2017年發行的特別國債為2007年特別國債到期的續作。
而今年抗疫特別國債的發行特點是採用市場化方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一方面發行期間減少了一般國債和地方債的發行量,同時抗疫特別國債採用多次續發的方式,分四期總共16次發行,降低了發債短期對於市場流動性的壓力。另一方面,央行嚴密監控銀行間流動性,適時透過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等公開市場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央行購債並非QE
明明強調,央行購債並非QE。若央行透過二級市場購買特別國債,其主要用於有一定資產收益保障的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體現了貨幣政策直達實體經濟和結構性特徵;也並不會造成大水漫灌,實際上更多是體現為流動性的抵補而非持續投放。
顏色也稱,如果央行透過二級市場購債,“這種操作大機率不可能代表新的貨幣投放機制啟動,因為這類操作一直更多僅限於特殊時期的抗疫國債,不是新的常規操作,更不是什麼QE。”
而如果是透過梧桐樹投資平臺等購買,“那麼就並不涉及到基礎貨幣的創造,也更不可能是QE。”顏色稱。
顏色對記者表示,事實上,由於我國在金融市場結構、市場參與者特徵、儲蓄率、投資結構等多方面與國外存在較大差異,在應對疫情衝擊的全球降息潮下,我國央行不需要也不能夠完全跟隨,應維持正的政策性利率。
在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對於“怎樣看待全球低利率”也給予回應。央行強調,與更低的實際中性利率和低通脹相適應,部分發達經濟體實施了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但從政策效果看,低利率政策效果不及預期,作用還有待觀察;利率過低還會導致“資源錯配”、“脫實向虛”等諸多負面影響。
同時,隨著經濟逐步改善,央行近期頻頻釋放下半年貨幣政策“總量適度、精準導向”訊號,接受記者採訪的機構普遍認為,8月降準降息的機率較低。
“降準可能性不是很大,即使降準,也可能是流動性投放力度比較小的動作,如定向降準。”郭於瑋稱。
郭於瑋還表示,月中央行公佈最新資產負債表時,其是否已透過二級市場購債,或可從中一窺究竟。央行資產負債表顯示,央行持有的對政府債權自2018年10月後一直未有任何變化,截至今年6月末,央行對政府債權總計15250.24億元。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