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售額約430億元,這個App竟假貨氾濫!售假者拒不認賬

  網上拍賣是一種顛覆傳統購物模式的新型消費。但伴隨而來的是一些不良商家使用欺騙手段,使網上拍賣成為了陷阱。不久前,央視財經記者就對一家名為微拍堂的網路拍賣平臺進行了調查,發現經常有買家以非常低的價格拍到名人字畫,甚至文玩珠寶,而且這些藏品配有鑑定機構頒發的鑑定證書。那麼從微拍堂低價拍得的這些藏品,到底從何而來?是真是假呢?

  賣假成本太低,年銷售額430億的拍賣平臺魚龍混雜

  微拍堂是一家以手機App進行拍賣為主的網路平臺,經營種類包括玉翠珠寶、工藝作品、文玩雜項、錢幣郵票、書畫篆刻等八個品類,微拍堂官網公開資料顯示,該平臺已有30萬商家、7000萬用戶,年銷售額超過了430億。宣稱:首創消費者權益保障多項新舉措,打造消費者維權的行業標準服務價值體系。

  然而在微拍堂,記者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經常有買家以非常低的價格拍到所謂的名人字畫甚至文玩古玉等。真的是在微拍堂很容易撿漏,還是另有玄機?萬一買到假貨,消費者權益能得到多大程度的保障呢?

  透過微拍堂,記者以190元的撿漏價格拍到一幅標稱為當代畫家、美協會員馬海方的早期作品。隨後記者找到了馬海方本人。

  另一幅標稱為當代畫家、美協會員李毅的《南疆秋韻圖》,被記者以500多元的價格拍到。同樣,我們也請李毅本人來鑑定了真偽。

  記者在一家名為“蕪念名選”的商家拍到了380元的雞血石印、228元的田黃石硯和192元的田黃石擺件。然而經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檢測,標稱雞血石的物品實際是綠泥石仿雞血石、標稱田黃石硯實際為經染色處理的綠泥石、標稱為田黃石擺件的實際為經染色處理的滑石。

  記者隨即透過App程式以“材質問題”為由申請退貨。但是賣家回覆,要求修改為其它理由,她還給記者撥通了電話。

  記者並沒有同意這個無理要求,沒想到,賣家以“理由不符”拒絕了退貨申請,遭遇買貨容易退貨難,無奈之下,記者只能申請平臺介入,並提交了鑑定證書。歷經一週左右,才終於退貨成功。

  記者在一家叫“宏達文玩閣”的店鋪花700元購買了標稱為“湖北十堰極品藍料高瓷松石”的項鍊,然而經鑑定,其主要成分為輝石加膠。記者聯絡賣家要求退貨,但是一直過了10多天,賣家都沒有任何回應,申請售後介入後,微拍堂客服回覆通常商家都在微拍堂繳納數量不等的保證金,但是,這家店鋪的保證金一分沒有了,退款有點麻煩。

  記者在名為“紅運山石閣”的店鋪以998元購買了松石串珠,收到貨後才發現,實物與照片並不一致。花費200元鑑定費,經北大檢測鑑定實際是主要成分為碳酸鹽的仿品,和賣家溝通後,對方滿口答應退貨。然而等記者把貨物發回賣家之後卻石沉大海。

  記者連續三天聯絡賣家,對方都沒有回應,於是記者再次申請平臺介入,這一次,賣家終於回信並把款項退回,但是對於200元鑑定費,賣家卻不願意承擔。

  對於記者舉證的鑑定證書,賣家稱:與其克重懸殊大、色差多。也就是說,賣家竟然不承認仿品是他銷售的。而微拍堂客服則表示,考慮到客戶體驗,可以由平臺補貼這筆鑑定費,但是對售假的店鋪無法做出任何處罰。

  賣的貨物是假的,而且貨不對板,反而造成消費者維權難,雖然退了貨款,但鑑定費還得消費者自己承擔,這樣的遭遇的確有些糟心。更憋屈的是,售假的商家居然還能堂而皇之繼續開店。

  賣假拒不認賬,平臺表示無能為力

  一家店鋪只承認假貨但不給鑑定費,而另一家則拒不承認是假貨。記者在微拍堂“喚醒千年”店以1888元拍到了一對“宋代影青蓋瓶”,並在一家鑑定機構進行了鑑定,得到專家的鑑定結果是“1949年以後的產品”。

  記者立即聯絡了賣家要求退貨,但賣家要求走微拍堂的鑑定程式,於是記者在微拍堂官方申請了鑑定,沒想到微拍堂官方委託的公司鑑定為“宋代魂瓶”。因此,記者也無法進行售後。

  為了弄清楚這對瓷瓶的年代,記者採訪了北京市文物局的專家張茹蘭。她告訴記者,從胎土看就是現代景德鎮的胎土。

  買到了假貨,也進行了鑑定,但平臺鑑定卻是真貨,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呢?微拍堂客服對此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繼續鑑定。如此一來,如果在微拍堂拍到假的古代瓷器,消費者很可能陷入鑑定難的怪圈。

  隨著體驗的深入記者發現,在微拍堂,一些售假的賣家可謂套路滿滿。一些拍賣古文玩的商戶,會在店鋪頁面標註“不支援斷代鑑定”。

  “萬貨行”店鋪也標明“不支援斷代鑑定”,這個拍品標明是“紅山古玉豬龍”,真的是古玉嗎?記者以198元購買了“紅山古玉豬龍”的拍品,隨後找到相關專家進行了鑑定。

  賣家辯稱,自己宣稱新老不保證,拒絕退貨。隨後記者透過微拍堂官方進行了鑑定,結果為“現代工藝品”。微拍堂官方對貨款和鑑定費進行了退款處理。之後,記者向微拍堂客服提出,是否應對售假店鋪進行處理。然而,“不支援斷代鑑定”成了賣家售假的護身符。

  電商直播、網路支付、線上訂單、網路拍賣等新業態、新產業不斷湧現,不僅更新著我們的消費版圖,也拓展著我們的消費邊界。網上藝術品拍賣平臺魚龍混雜,亂象叢生,一些不法分子鑽了網路拍賣的空子,以假亂真,矇騙消費者。面對此種亂象,清理整頓迫在眉睫,也希望消費者擦亮眼睛,切勿抱著“撿漏”的心理,跳進騙子的陷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13 字。

轉載請註明: 年銷售額約430億元,這個App竟假貨氾濫!售假者拒不認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