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使用者需求—銷售端反饋—生產—銷售—使用者”這一C2M鏈條的運作,無論是使用者直連工廠,還是C2M反向定製,需求側與供給側的完美銜接,可以肯定的是,一定需要平臺。
作者| 黃噹噹
最近鞋圈傳來一個好訊息,在二級市場價格一度飆到5萬+的“Dior x Air Jordan1”,在Nike官網只需1049元就可定製一雙配色接近的Air Force1。這一波“割韭菜”操作,是Nike By You專屬定製,也是C2M模式下的紅利。
說到C2M,即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看似生僻的字面,其實並不陌生。
它可以理解為一種“反向定製”,即消費者決定生產。過去,人們都是從“商家有什麼就被動買什麼”,而透過C2M“反向定製”,購物變成“主動要什麼商家賣什麼。”
雖說是個人定製,但通常C2M產品價格更划算、便宜。主要由於,其一使用者先下單,再生產,根據消費者需求出貨,妥妥去了庫存;其二使用者直連工廠,去掉了中間商層層加價環節,沒了差價,價格自然降下來;其三直擊消費者需求,去掉多數人不用使用的技術“噱頭”,供應鏈更簡單集中,產品價格反而更低。
目前,C2M逐漸流行,遍佈更大電商及直播平臺。但消費者要怎麼賣,從哪裡獲得商品購買渠道,而工廠端如何創造需求,找到潛在消費者?
按照“使用者需求—銷售端反饋—生產—銷售—使用者”這一C2M鏈條的運作,無論是使用者直連工廠,還是C2M反向定製,可以肯定的是,鏈條的兩端一定是相互關聯。
這也讓人不由思考, C2M鏈條究竟如何打通。
CM,我有需求
怎麼反饋,入口在哪裡?
如果將C消費者看作需求端,那麼M工廠就是供給端,需求如何與供給完美對接上,這就一定需要平臺,也就是C2M中的“2”。
有一句古語叫“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解決消費者的需求,首先要了解這個需求是什麼,是明確的,還是模糊的,甚至沒有需求。
像球鞋定製這種更體現個性化、明確消費需求的,這個平臺最常見的是官方直供,像Nike、Converse都開啟了專屬定製通道,電子消費、家居產品同理。但也因這類需求過於精準,所以定製產品一般不接受無理由退換,售後方面有一定風險。
對於需求模糊的,這類消費者並非真正關心C2M,更在意“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即便是同類型功能差不多的產品,他們更在意哪一款價效比更高,哪一個平臺賣的更便宜。然後,在各大渠道,或者電商平臺搜尋。其實,這時使用者的採購意向已經“悄悄”存入大資料。
就像購買一臺空調,以往常規技術往往力爭把空調做到效能最高、風量最大、實現房間快速降溫。但大資料顯示,有的消費者不喜歡吹風,有的希望空調沒聲音,還有的希望房間溫度場非常均勻,那有沒有一款產品能同時覆蓋所有需求?
C2M告訴你,有。透過分析消費者採購意向,並利用大資料“讀”出消費者需求,洞察消費者需要什麼,正是C2M核心所在。反向定製讓消費者對產品的模糊概念變成清晰需求。由此,再尋找廠家設計生產,生產商可以用最小“試錯成本”,向市場供應各種“爆款”,同時讓海量使用者買到所需產品。
事實上,各電商平臺都開啟了C2M產品購買入口,比如拼多多、必要商城、淘寶的“淘寶心選”、小米商城的“米家有品”、京東的“京東京造”、蘇寧易購的“蘇寧極物”等。
MC,我有生產力
但如何找到潛在消費者?
正如前文提到,反向制定的初衷就是透過聚集數量龐大的使用者,向商家發起集中採購。
但如何聚攏使用者,聽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第一個門檻就是資料,以往企業開發產品也做市場調研,但資訊的全面性、完整度和今天的大資料可同日而語。但反向定製的起點,是從資料洞察消費者需求。這裡的資料如何獲取?從工廠端而言,似乎也急需要開啟與消費需求連線的入口。
這時,電商平臺成為最佳入口之一。當前,許多電商平臺正在挖掘資料價值上不斷賽跑,將脫敏後的資料分享給品牌方,而企業藉助C2M,透過電商平臺上的商品點選量、購買轉化率等一系列指標,創造出消費新需求。例如,2020年“6·18”期間,京東智聯雲攜手格力打造業界首款智慧化的C2M反向定製冰箱,同年“雙十一”期間,雙方又聯合推出的C2M反向定製加溼器,一經上市即成爆款商品。
當然,有了資料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C2M看似鏈條短了,但生產並非變得更容易。在大資料驅動下的C2M模式,產品要做到品控優先,高質價比,基於IT技術、建立柔性化、定製化的生產線,這裡第二個門檻就是製造生產技術。
正是認識到這一點,目前阿里、京東、拼多多電商三巨頭均在C2M有佈局,大型電商平臺都有益於幫扶中小工廠。這對於M端工廠而言,是機遇,同時也是入口。
以阿里為例,“超級工廠計劃”把淘寶特價版打造成以C2M定製商品為核心供給的新平臺。上線孵化近9個月,目前“淘工廠直營店”目前已經有6000家入駐工廠,年度使用者突破1億,成為天貓使用者數第一的“大店”。
再來看拼多多,“新品牌計劃”自2018年上線,宣佈計劃扶持1000家工廠,到了2019年底,拼多多還宣佈將新品牌計劃從“單廠扶持”向“產業帶啟用”快速推進。
京東則在2019年釋出了“京東C2M工作五步法”,這是一套針對新品開發和上市的系統化解決方案,以海量使用者資料為基礎,透過行業、市場、商品、價格、人群、營銷的六維資料視角交叉分析,徹底解決廠家與消費者之間“供需”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等等,打通C2M鏈條
還要面對這些現實
C2M反向定製對許多消費者來說還有些陌生,但由此誕生的產品,卻有不少正中消費者下懷,成為爆款。
對於C端消費者,更優的價格、更高的價效比、更多消費“痛點”得到針對性解決;對於M端工廠,從考慮會什麼、能向市場提供什麼,到洞察消費者需要什麼;對於產業協同,電商平臺直接串聯消費者與工廠,從做好一個產品到啟用一個生態。
就像“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要做好這種模式,可能還要面臨兩個考驗:
一是技術升級。C2M模式的興起需要仰賴於網際網路技術和柔性生產技術的普及。然而,對於廣大中小型製造企業來講,柔性化生產的條件其實是並不具備的。理論上,它們當然可以花費資金來實行技術革新,然而技術革新就意味著不小的成本投入。如果在進行了革新後,需求跟不上,這些成本就會成為沉沒成本。因此,如何儘可能減少中小企業的技術革新成本,就成了C2M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
二是利益分配。在C2M鏈條上,平臺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消費者的資料在平臺手裡,給製造工廠多少資料,如何收取費用,都取決於平臺。究竟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地保護製造企業,尤其是中小型製造企業的利益,讓它們可以更好地成長,這會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
當然,C2M向前走,技術進步、消費升級、製造企業和電商的轉型升級是重要動力。但目前,C2M主角是電商和工廠製造,實體零售反而創新不太多,這一步棋如何走,將為C2M模式發展帶來更多啟示。
你與世界
只差一個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