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在不久前公佈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除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最佳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等目標外,“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次錄入綱要,並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及市場的熱議。事實上,“雙迴圈”戰略在今年的高層會議中已經被多次強調。如何理解“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怎樣做好“雙迴圈相互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呢?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傳統的國際經濟迴圈明顯弱化,甚至是受阻。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加入國際大迴圈,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形成“世界工廠”發展模式,對我國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傳統國際迴圈明顯弱化。在這種情況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這既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必須之舉,也是中國在現有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說:“看具體的數字,2019年出口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7.4%,也就是說在2019年82.6%的國民經濟是在經濟體內部消化掉了,已經在國內迴圈了。”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從國際上來看,收入水平越高服務業比重越大,國內生產總值當中會有更多的是在國內消費。我國2006年出口佔GDP的比重達到35.4%,隨後逐漸下降,到2019年降至17.4%。作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經濟體的美國和日本,出口佔GDP的比重都在10%左右。隨著我國收入水平、經濟體量和服務業佔比進一步提高,未來我國國民經濟會更加依賴國內迴圈,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漸進的轉變過程。

林毅夫說:“2006年第三產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是41.8%,2019年提高到53.9%,美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80%多,日本也一樣。收入水平提高以後服務業的比重從現在的53.9%向70%、80%靠攏,出口佔GDP的比重越來越低,國民經濟越來越靠國內的迴圈。”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一方面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另一方面,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更加凸顯,國內需求潛力巨大。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說:“按單體算,我們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內單體消費品市場,超過了美國。我們不僅大,地區差異明顯,就是結構性特徵豐富,資源稟賦特點突出。這樣就能夠形成更長久的發展週期,可持續性強。”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迴圈。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推動消費創新,透過改革提升消費質量,激發潛在經濟活力。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說:“商品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這種結構變化可以把它表述為高階化、多樣化、個性化。消費結構在服務化,服務的消費比重越來越高。消費方式的網路化,特別是疫情以後,網上零售發展還在加快。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消費產品智慧化水平在不斷提高。”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構建新發展格局,除全面促進消費外,還需拓展投資空間。“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指出,最佳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投資對最佳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推動企業裝置更新和技術改造,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等等。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說:“我們要圍繞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肯定要加大一些有效投資,比如在基礎設施領域,川藏鐵路、長江經濟帶沿江的高鐵,這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另外要圍繞城市群、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城市群城際鐵路,都市圈道路建設。”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強調,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說:“下一步的核心問題就是要透過政府投資,透過改革激發民間投資潛力,比如老年人口,現在養老問題一床難求,需求很大,意味著投資潛力也很大;另外一個比如說托幼,托幼現在也是一個難題,核心問題怎麼透過‘放管服’改革,透過政府引導解決托幼問題,使民間資本進入這個領域,促進投資和消費雙升級。”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無論是促進消費,還是擴大投資,新發展格局強調的國內迴圈是建立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大迴圈,不是每個地方都搞自我小迴圈,要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形成國民經濟良性迴圈。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說:“國內經濟要成為一個有機聯絡的迴圈整體,要成為一潭活水,不能成為一潭死水,儘量要打通地區之間、行業之間、部門之間各種行政性的、非市場的,或者是市場經濟力量本身壟斷所導致的割裂,產業鏈供應鏈要真正能迴圈起來,要求國內的改革一個是市場化,一個是法治化,要把潛力真正形成優勢。”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指出,新發展格局,立足國內大迴圈,但決不是封閉的國內迴圈,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迴圈,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滿足國內需求,又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劉偉說:“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現在的現代化一定是全球化的,也離不開這個世界,在這個情況下指導思想、發展戰略格局與過去比要有新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不是意味著封閉,要構成一個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化,要積極參與新一階段新變化的全球治理過程。中國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需要,世界也需要。”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指出,立足國內大迴圈,發揮比較優勢,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國內大迴圈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說:“從今年4月起,當月實際利用外資已經連續實現了正增長,增速從總體上呈上揚趨勢,與此同時隨著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作為構建全面開放的措施出臺,在確保利用外資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今年利用外資的技術含量也在不斷地提升。”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今年以來,中國在穩定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推出多重舉措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持續加碼穩外貿、穩外資,為世界經貿合作注入新動能。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0.7%,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2%,均實現了正增長,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資金持續增加。中國經濟目前的回升既有利於中國自身的增長,也對全球的經濟復甦起到了正向的拉動作用。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顧學明說:“對外開放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總書記也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展望未來,我認為有三個不變,利用外資規模擴大的趨勢不會改變,利用外資向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同時服務業成為外商投資重點的趨勢也不會改變。”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衝擊,最終都能化險為夷,靠的就是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2020年,面對全球經濟的巨大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的率先復甦成為了在困境中拉動全球經濟的引擎,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中國市場的潛力,與此同時,逆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傳統國際迴圈的明顯弱化,也讓我們必須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暢通雙迴圈的新發展格局正是針對這樣的新階段、新情況,立足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也將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透過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中國的發展會更好,世界也將從中受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12 字。

轉載請註明: 焦點訪談丨“雙迴圈”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