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官員:亞洲地區經濟滯脹風險上升

  新華社華盛頓4月27日電(記者熊茂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副主任克里希納·斯里尼瓦桑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俄烏衝突讓很多亞洲國家通脹大幅上升,並造成外部需求下降、金融環境收緊,導致經濟活動放緩、滯脹風險上升。

  IMF上週釋出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其中,亞洲經濟預計增長4.9%,比1月份預測值低0.5個百分點,增速明顯低於去年的6.5%。

IMF官員:亞洲地區經濟滯脹風險上升

  這是2022年4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大樓。(新華社發,沈霆攝)

  斯里尼瓦桑說,俄烏衝突從三個方面影響亞洲地區經濟增長:一是推高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導致許多國家通脹大幅上升;二是拖累歐洲經濟增長,導致亞洲地區外部需求下滑;三是加劇全球金融環境收緊,尤其給經濟基本面疲弱、債務水平較高的亞洲國家帶來困難。

  他表示,俄烏衝突爆發前,世界許多地區通脹已經在上升,包括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以及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俄烏衝突進一步加劇通脹,強化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理由。在這種背景下,儘管世界對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已有預期,但是任何超過預期的加息都可能導致亞洲國家金融環境“大幅收緊”,這可能是具有破壞性的。

  他指出,亞洲許多國家債務水平已處於高位,無論是公共債務還是私人債務。隨著利率上升,償債成本也會提高。據IMF估計,亞洲債務目前佔全球債務總額的近40%,明顯高於2007年25%的佔比。 

IMF官員:亞洲地區經濟滯脹風險上升

  這是2021年4月12日在美國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拍攝的標誌。(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斯里尼瓦桑指出,隨著亞洲地區一些國家通脹加劇,經濟活動放緩,滯脹風險將會上升。在當前形勢下,亞洲各國需要在向弱勢群體提供支援和進行中期財政整頓之間進行權衡。他敦促政策制定者根據對經濟活動和通脹的影響來調整各自財政和貨幣政策。

  斯里尼瓦桑表示,中期來看,俄烏衝突可能會加劇供應鏈碎片化,推動全球經濟走向分裂,而亞洲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樞紐,這會給亞洲國家帶來顯著影響。他表示,這是IMF嚴重關切的問題,希望各國努力確保經濟融合不被削弱。

  斯里尼瓦桑還指出,儘管近年來逆全球化抬頭,但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生效體現出亞洲內部加強融合、推動經濟一體化的意願。他認為,RCEP有潛力促進貿易、投資和增長,其成功實施將有助於強化區域供應鏈,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92 字。

轉載請註明: IMF官員:亞洲地區經濟滯脹風險上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