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的綠城已經被市場所熟知,規模化衝刺帶來的問題同樣惹人注意。3月23日,綠城中國於線上召開2021年度業績釋出會。公司全年目標達成率113%,營收突破千億元、增速超50%……但隨著規模化程序的提速,高債務危機以及規模化“虛胖”,同樣考驗著綠城的得失權衡。
毛利率降幅明顯
2021年,綠城中國累計取得總合同銷售面積約1557萬平方米,總合同銷售金額3509億元,同比增長21%,全年目標達成率113%。
銷售目標超額完成,綠城中國也在2021年取得1002.4億元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52.4%。年內實現利潤76.87億元,同比增長33.4%;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57.65億元,同比增長44.4%;股東應占利潤44.69億元,同比增長17.7%;每股基本盈利1.31元,同比增長24.8%。
營收增速超50%,這在一眾房企中可謂“優等生”。但需要注意的是,綠城中國2021年的銷售成本也大幅提升,較2020年同期的502.1億元增加了63.46%,高於收入的增速。
毛利率方面,綠城中國降幅明顯,2021年這一指標為18.1%,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6個百分點,上一次綠城中國全年的毛利率低於20%還是在2017年。
在23日的業績會上,毛利率走低也成為無法迴避的問題。對此,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耿忠強回應稱,毛利率下滑的背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近年來土地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土地成本上升明顯。另一方面,近年來政府調控力度加大,房地產價格受限價影響,綠城的品牌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他同時指出,毛利率雖然表現不佳,但近幾年綠城中國的淨利率在逐步提升,這兩年基本穩定在8%左右。
記者梳理發現,2017年-2021年,綠城中國的淨利率分別為6.37%、3.94%、6.39%、8.76%和7.67%。
3300億銷售目標
融入中交基因後,綠城中國開始規模化提速。
在綠城中國2020年業績釋出會上,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曾公佈“戰略2025”規劃,5年實現6400億的目標。即2025年綠城中國重資產房地產自投開發板塊合同銷售額目標達到4500億元以上,輕資產房產代建業務合同銷售額達到1500億元以上,輕重資產的年增長率均為15%。除此之外,“綠城+”新興業務2025年預計達到400億元以上的銷售目標。
也正因如此,在近兩年的土地市場,綠城中國留下了“強勢”的身影。過去一年,綠城中國在土地市場收穫頗豐,42座城市新增專案101個,總建築面積約1751萬平方米,預計新增貨值約3137億元。其中,歸屬綠城中國權益貨值約1834億元,承擔成本約938億元。
面對外界感嘆“兇猛”,綠城中國管理層卻直言屬於正常補貨節奏。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郭佳峰在會上表示,公司在2021年底杭州的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和今年2月份北京一批次集中供地,一共獲取了7個優質專案,預計新增貨值300億。2022年至今,公司補充了其它地區360億貨值的土地。“以綠城中國的銷售規模來看,這樣的拿地節奏屬於正常補貨。”
2022年,綠城中國的合同銷售目標為3300億元,比2021年提升了200億元。其管理層也透露,新增貨值要達到2500億到3000億元,新開工計劃1450萬平方米,竣工計劃1347萬平方米。
據瞭解,綠城中國2022年可售貨值達到4442億元。其中,自投專案可售貨值3452億元,代建專案可售貨值990億元。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即便是目前的市場環境,對於綠城中國而言,完成短期以及中長期目標壓力其實沒那麼大,但難的是保障“質量”,突破瓶頸犧牲會很大。
膨脹的少數股東權益
宏大的戰略目標,需要土儲方面的支撐,也自然而然帶動負債攀升。
截至2020年末,綠城中國負債總額4133.98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25.39%。其中,流動負債總額約3123.9億元,非流動負債總額1010.08億元。
三道紅線來看,綠城中國目前仍是黃檔,踩中了一條。據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耿忠強透露,上報監管部門三道紅線的計算口徑和財務披露口徑稍微有些不同。截至2021年末,上報監管部門的現金短債比為1.7倍(2020年底為1.4倍),淨資產負債率為53.5%(2020年底為64.6%),剔除預售帳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0.3%(2020年底為71.2%)。
耿忠強表示,從資料對比來看,三道紅線指標都在進一步向好,公司確保2023年進入綠檔。
房地產開發本就屬於重資本執行,綠城中國還有進一步“規模化”訴求,“三道紅線”高壓之下,綠城中國少數股東權益(即“非控股股東權益”)快速增長。
2020年,綠城中國少數股東權益為317.49億元,而2021年便大幅增至622.08億元,規模幾近翻倍。時間往前推,2017-2019年,綠城中國的少數股東權益分別為117.12億元、171.36億元和202.82億元。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指出,少數股東權益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公司的現金流,在企業擴張的同時也能夠保持較低的負債率,但這在規模上會處於“虛胖”的狀態。
記者注意到,2021年綠城中國自投專案累計取得合同銷售金額約2666億元,同比增長24%,而歸屬於綠城中國的權益金額只有1452億元。
可喜的是,綠城中國去年中期承諾的“動刀”永續債得到兌現。截至2021年末,綠城中國仍有107.58億元永續債,較去年中期下降77.79億元。
耿忠強曾坦言永續債是一把“雙刃劍”。“2020年境內永續債的利率是6.07%,全年永續債的利率為7.12%,這是我們使用永續債的代價。”某種程度上,永續債優化了集團資本結構,亦取得了更大的融資空間、更大地支援了公司發展。“但隨著永續債的逐步到期,我們亦不會再做了。”
翻閱2021年綠城中國的財報資料,在44.69億元股東應占利潤中,有12.14億元歸屬於永續債。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