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27日訊(記者 張豔玲)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暴發,全球集裝箱海運物流鏈執行不暢,國際集裝箱運費屢創新高,受到廣泛關注。但由於不同貨物海運專業性較強,不同貨物海運市場競爭結構迥異,海運市場價格呈現較大差異性。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師、航運發展研究所所長周德全認為,國際集裝箱海運市場暴漲不具代表性,需理性看待不同細分航運市場,要對國內經濟平穩執行保持信心。
國際集裝箱海運市場暴漲不具代表性
周德全表示,國際集裝箱海運價格連創歷史新高,這與集裝箱海運市場的特點密不可分。集裝箱適箱貨種多、貨值高,運輸標準化、鏈條長,市場集中度高、進入門檻高。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後,全球海運貿易需求增長呈現規律性變化,從防護用品等到機械裝置、電子產品等呈現出一定傳導性,由於集裝箱適箱貨種多,國際集裝箱海運需求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相對而言,原油、鐵礦石等散貨運輸需求,經過短暫快速反彈後出現大幅下滑。此外,國際集裝箱適箱貨物附加值相對較高,對高運價承受能力相對較強,就算同是集裝箱運輸貨物,國際集裝箱的貨物與內貿集裝箱貨物結構完全不同。
“以天津港下水內貿集裝箱為例,超過50%以上的內貿集裝箱貨物為煤炭。貨物價值的不同,也導致其它貨物海運價格,很難像國際集裝箱海運價格一樣。”周德全說。
與其它貨物運輸相比,集裝箱海運標準化程度較高,整個物流量特別大,物流鏈特別長,涉及的物流環節特別多,也更容易受到疫情衝擊,物流鏈條執行穩定性較差。本輪集裝箱海運市場高峰的核心邏輯,其實是疫情造成的船舶週轉率下降,集裝箱的短缺,以及內陸物流的梗塞。其它海運市場也受到了影響,主要集中在船舶週轉率方面。從國內運輸來講,中國疫情控制好,國內物流執行比較順暢,國內水運價格相對受其影響較小。
國際集裝箱班輪市場集中度較高,前十大班輪公司市場份額在80%以上,由於技術、資本等要求高,市場準入門檻也相對較高,因此,國際集裝箱海運服務供應相對集中,市場價格影響力相對較大,在市場需求下滑時,反應相對會比較緩慢,不像油品與幹散貨海運市場,在需求下滑時,出現運價快速大幅下跌。
國內海運市場波動處於歷史正常區間
周德全表示,由於國內海運市場與國際集裝箱海運存在的差異,國內海運市場價格一直保持相對穩定。雖然由於國家煤炭保供運輸的要求,沿海乾散貨海運價格出現短暫探高,但是隨著電廠庫存迴歸到正常水平,運價立刻出現大幅回落調整。
截至12月底,秦皇島-廣州航線運價已經大幅下滑了50%以上。就算是內貿集裝箱海運市場,雖然部分船舶與集裝箱調入國際航線,但是今年價格高點也只不過與2017年持平,而在上半年海運需求淡季,價格大幅下滑近30%。
而國內成品油海運市場更是慘淡,雖然受疫情影響出現過一定波動,但是全年運價水平持續下探,竟然跌至近三年最低。國內其它海運市場波動更加平穩,例如,國內化工品海運市場,由於長期合同運輸需求佔比較高,以及沿海跨省運力的宏觀調控,總體價格水平波動不大,上下幅度保持在10%以內。
“從總體上來看,雖然國內海運細分市場波動呈現出一定差異性,但均處於歷史上正常波動區間內。”周德全說。
國內航運企業盈利仍處行業正常水平
周德全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後,由於中國疫情控制得好,中國船員的需求大幅增長,船員工資水平出現了罕見快速上漲。高階船員薪酬較2020年年中均有40%-60%增長,沿海散雜貨船船員成本增長了20%以上。
此外,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國內船用燃油成本上漲了30%以上。雖然國內水運價格水平較前兩年有所上漲,但是受企業運營成本上漲的影響,國內水運企業盈利仍處行業正常水平。而國內成品油運輸市場由於價格處於近三年低位,而船舶燃油成本又佔到企業營運成本的40%左右,國內成品油海運企業出現了普遍虧損。在本輪市場復甦之前,國內水執行業剛剛經歷了近十年低谷期,從行業可持續發展角度看,也需要有一個市場小高峰,讓企業為下一輪市場週期做好準備。
中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