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又有價投大佬買入萬華化學

由 段幹方 釋出於 財經

熟悉證星研究院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鄧曉峰一直是證星研究院十分推崇的價值派私募大佬,10年公募和加盟高毅之後的業績都是業界一線水平。還是率先發現並佈局資源類公司的基金經理,而且持有時間長,是典型的價值投資流派基金經理,其持倉和觀點極具參考意義,證星研究院會長期持續跟蹤。

而最近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逐漸披露,鄧曉峰在A股的佈局也顯示在大眾面前,在此證星研究院簡單整理了他在4季度末持倉市值超過5億元的公司,在他之前就重倉持有的資金礦業,東方財富,長城汽車又均進行不同程度的增持。

證星研究院卻感受到其中最大的亮點卻是鄧曉峰擠掉了謝治宇的興全合宜也進入了萬華化學的前十大股東,而在萬華的前十大股東中還有大佬謝治宇的興全合潤和傅鵬博的睿遠成長價值,看詳細的持倉的情況,朱少醒的富國天惠也在其中。老粉應該知道萬華化學是證星研究院之前就詳細覆蓋並持續跟蹤的一家公司,在當前估值逐漸具有安全邊際的時候,再次梳理一下萬華化學的邏輯。

就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簡單的論述:

定性:萬華化學是一家精細化工企業,又不止是一家精細化工企業。萬華崛起於MDI,絕不會僅僅是MDI;按照萬華化學董事長廖增太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在中國卡脖子的新材料中,20-30%是金屬品,70-80%是化工品。中國最急缺的,就是高階化工新材料。”而這都是萬華化學努力的方向,萬華化學的未來成長空間是星辰大海。

萬華的治理結構決定了他領先的研發落地能力,萬華化學的企業文化是: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技術。這些話在別的企業可能是句空話,在萬華卻是烙印到骨髓之中的。

萬華在以MDI起家的過程中便深深明白:創新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定量:其實化工企業相對於其他公司是比較好跟蹤:

業績: 產能*開工率*單噸盈利

之前證星研究院在對萬華進行估值的時候,在當前產能的情況下,取單噸盈利,新材料業務發展受阻的極端情況下估值,萬華也能落在2700億市值這個區間,當然因為所處行業週期性的原因,倉位還是需要控制的情況下。

當然投資一個公司看的是未來,當前萬華的第三個大型低成本基地萬華福建已經在規劃落地當中,萬華福建是繼寧波和煙臺之後的第三個低成本大型生產基地。預計MDI160萬噸,TDI36D萬噸及大型煤氣化專案,而且它向聚氨脂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延伸,原料成本低,自給自足,它收購的東南電化股份是生產氯鹼氣和燒鹼,自己有CO,H2甲醛,苯胺等。也就是說它所需的原材料自給自足,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證了供貨。而萬華的乙烯二期最近也有了新進展,不過還需要持續跟蹤。

而短期來看萬華較強的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在於:受到俄烏糾紛的關係,歐洲能源價格飆升,巴斯夫等競爭對手紛紛漲價,而萬華卻不受此影響。而最影響萬華短期業績的就是MDI的價差。

最後再將之前詳細分析萬華的結論放在文末:

1. 投資萬華,2700億是個比較悲觀的推演

2. 投資萬華,還是看重公司對創新的重視和新產品的佈局,需要持續跟蹤萬華在高階聚烯烴和新材料的佈局,如果一切落地順利且有望複製MDI的成長路線的話,萬華的向上空間將按倍計,值得期待。

3. 考慮到行業週期性,注意單股倉位上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