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4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控制鋼鐵生產的難題 就在北京空氣汙染程度徘徊在“極不健康”水平之際,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突然造訪了中國鋼鐵工業的中心城市唐山,斥責當地4家鋼鐵廠為逃避減排目標在生產記錄上“造假”。
上個月這次不尋常的干預似乎表明,在中國作出新的減排承諾並加大力度控制這個汙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後,生態環境部的權力變大了。但這場控制鋼鐵生產的鬥爭也反映出,政府抗擊新冠疫情衝擊的舉措,削弱了其旨在使經濟擺脫對重工業的依賴、轉向更多地由低碳集約型產業來拉動增長的計劃。
與中國的許多經濟領域一樣,作為供給側繁榮的一部分,鋼鐵生產近來一直保持火熱——在過去一年中,供給側繁榮幫助抵禦了新冠危機早期的衝擊。
去年,中國鋼鐵產量增長6%,達到11億噸,為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建築活動猛增。唐山今年3月釋出通知,要求7家鋼鐵企業在7月前執行限產50%的減排措施。
但事實可能會證明削減鋼鐵產能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在老舊閒置裝備被更高效的新技術取代之際。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分析師柳力說,遊走在產能管控體系外的小鋼鐵廠也是一個問題。
不僅很難管控鋼鐵供應,中國在鋼鐵需求方面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資料資訊提供商標普全球普氏金屬行業首席分析師保羅·巴塞洛繆表示,去年中國鋼鐵產量高企的原因之一是“信貸環境大幅放寬”。這種局面也助長了建築熱潮,提振了鋼鐵需求。他說,利潤上升也增加了對鋼鐵生產商的吸引力,“一旦你開始減產,就會看到價格飆升”。
這種緊張關係在房地產市場也有所顯現。政府正試圖降低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槓桿,其措施——包括限制銀行對房地產行業的整體放貸——可能降低鋼鐵需求,中國約1/3的鋼鐵需求來自房地產建築活動。但幾乎沒有人認為鋼鐵需求會大幅下降。(作者托馬斯·黑爾、克里斯蒂安·謝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