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深圳,記者 吳昊)訊,股權激勵業務雖然不是資本市場的新興事物,卻正悄然成為券商業務佈局的新領地。
現下較為主流的股權激勵工具有三種——第一類限制性股票,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以及股票期權。其中又以第二類限制性股票與股票期權更受青睞,可“行權融資”是其重要的特色屬性。
據記者瞭解,目前有不少券商已率先看好了這塊新藍海,並正以機構服務模式展開佈局,主導部門也多在經紀業務條線。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像這樣進行自主佈局的券商約有15家,其中不乏起步較早的頭部券商,也有平安證券、湘財證券等中型券商。
原本主要佈局在券商投行的“贈品業務”,為何忽然之間似乎成了券商經紀業務的“香餑餑”?而答案竟然並不在這項業務的營收貢獻度上。
以“行權融資”為特色的股權激勵
透過一份由榮正諮詢釋出的《中國企業家價值報告(2021)》,A股的股權激勵市場的廣闊前景引人想象。
據該報告顯示,2020年,A股共有440家上市公司公告448個股權激勵計劃,較2019年同比增逾3成;多期股權激勵計劃公告佔比大幅提高,由2018年的38.39%提高到2020年的46.43%。似乎不難發現,股權激勵已日趨成為上市公司一種"常態化"的管理模式。
與此同時,據一位券商業務人士透露,目前許多上市公司還將股權激勵視作變相的定增手段,“定增普遍縮水之下,部分企業認為與其發給戰略股東,倒不如發給員工。”
從股權激勵的具體方式來看,現下較為主流的激勵工具有三種——第一類限制性股票、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以及股票期權。目前大多數上市公司更青睞以第二類限制性股票與股票期權作為激勵工具。如移動通訊在7月16日時就曾釋出《2021年限制性股票與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其中顯示,將向符合條件的163名激勵物件授予177萬股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向符合條件的91名激勵物件授予153.7萬份股票期權。
這樣的股權激勵工具有什麼特色?重點在於“行權融資”。
簡單來說,符合條件的激勵物件可向機構融入資金以完成股權激勵行權,再以行權獲得的所有股票等資產作為融資負債的履約擔保,並約定在未來返還資金、解除擔保的業務。融資到期前,激勵物件將透過現金還款或賣券還款了結債務。同時,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在出資時點上也更為滯後、出資壓力有所分散,靈活性也更高。
目前,儘管券商並不是股權激勵業務最主要的服務商,一位券商相關人士表示,股權激勵市場90%的份額仍在第三方中介機構手中,但隨著上市公司的加速擴容及股權激勵的日趨常態化,有券商已率先看好了這片新藍海。
“贈品業務”正悄然變成“香餑餑”
根據記者的多方走訪瞭解,目前券商針對股權激勵業務的佈局大致有兩種模式。
較為傳統和普遍的模式是作為券商投行IPO專案中的一項客戶增值服務存在。通常而言,券商投行部門會應客戶需求與第三方中介機構形成合作,為擬上市公司或已在持續督導期的上市公司提供股權激勵等附加服務,方案設計主要交由第三方中介機構負責。
“這就好比是投行IPO專案的 ‘贈品’。”一位券商投行相關人士表示,“基本上都是根據客戶需要零星地做一點,並不會形成專門性、自發性的業務規模。”因此這種模式之下的股權激勵業務雖然由來已久,但卻較少受到重視。
而第二種則是目前部分券商已悄然佈局的新模式。透過自主獲客、自行搭建系統、制度、流程,以機構服務的模式進行佈局。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像這樣進行自主佈局的券商約有15家,其中不乏起步較早的頭部券商,也有平安證券、湘財證券等中型券商。
與前一種模式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核心主導部門不再是投行,而是由經紀業務條線牽頭,如湘財證券的股票期權激勵業務由經紀業務部和信用業務部協同推進;平安證券則以經紀業務事業部下的融資管理部作為該項業務的主導部門。還有券商甚至設獨立部門,專門負責該項業務的對接。
從業務亮點上來說,行權和融資是股權激勵方案的兩個核心要素,同時也是券商專業能力的“重要考點”。據湘財證券信用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除展業拓客之外,如何建立強大的風控及IT系統等中後臺支援非常關鍵。
一方面,針對融資環節,券商需要搭建更為系統的風控制度及風險處置手段。上述湘財證券業務人士表示,融資是客戶最大的需求點,但又是存在信用風險的一個環節,如何做好信用風險評估以及標的篩選,將對券商的風控專業程度提出要求。
“如董監高等公司高管有半年的限售期,這就意味著其中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敞口。”該名人士談到,“因此,這就牽涉到如何做好風險處置以及股票持倉集中度、維持擔保比例等關鍵指標的設定。”
而為保證該項業務在強風控、嚴合規下推進,平安證券不僅特別搭建了專門的業務平臺、建立了專業化團隊,更在全國各地分支機構進行了多次業務培訓,“讓業務人員熟悉業務知識和流程。”平安證券融資管理部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們正有2家公司的行權計劃在穩步執行中。”
另一方面,數字化轉型之下,股權激勵業務的業務申請、行權辦理等環節也將在線上完成全部自主辦理,這對券商在IT方面的佈局與協同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申萬宏源股權激勵方案的設計中,就重點提及了與激勵資料管理相關的重要內容,其中包括股權激勵計劃資訊管理、企業和員工行權交易管理、終端系統對接、減持演算法服務等。
湘財證券則從去年便與恆生系統達成深度合作,完成配套系統的搭建工作,“我們是首家與恆生在該項業務上合作並已上線的券商。”去年底,湘財證券完成了對系統、制度、流程的全套搭建,透過一年來的開展,目前已在該項業務上取得初步成果。
又是高淨值及機構類客群的導流利器
原本主要佈局在投行的“贈品業務”,為何忽然之間似乎成了券商經紀業務的“香餑餑”?答案竟然並不在這項業務的營收貢獻度上。
據一位券商相關業務人士稱,股權激勵業務的利潤主要來自於兩方面,其一是股票減持帶來的佣金收入,其二是融資利差。“但這部分利潤很薄。做成一單,可能利潤只有20-30萬元而已。”該名人士表示,“但它卻是券商經紀端獲客的又一新抓手。”
這位業務人士的描述,似乎打開了我們對於該項業務的想象新路徑。
一定程度上來說,股權激勵業務有類通道業務的特徵,因為客戶要行權就必須在券商開戶,前述業務人士表示,“現在哪怕是網際網路導流的獲客成本都在走高,高淨值或機構客戶更是券商競相爭搶的客群。”而股權業務的客群與一般的網際網路零售客群最大的區別就是,這些客戶基本都是上市公司的董監高或核心業務骨幹,屬於高淨值以上客群。
原來對於很多熱衷這一業務的券商來說,股權激勵業務對券商而言的真正價值,並不來自於其創收能力、營收貢獻,而在於其對高淨值及機構類客群的導流。
湘財證券信用業務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經紀業務條線的客戶服務方式主要集中為三種,通道業務、金融產品代銷、融資融券。“不難發現,券商在客戶服務方面仍然缺少抓手。”他表示,股權激勵業務或一定程度上成為券商對接高淨值客戶的“敲門磚”,並將對公司多項業務形成聯動促進,尤其是財富管理轉型之下其價值更加凸顯,“因此,券商股權激勵業務的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平安證券融資管理部相關人士也表示,股權激勵業務是典型的公、私聯動型業務,要求公司各業務條線協同。透過有競爭力的綜合方案和快速的服務響應,助力業務有效落地。“它本身就像一個粘合劑,銜接了獲客、經營、產品、服務等各個埠。”他同時表示,像這樣彰顯券商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的業務,將是未來的普遍趨勢。
據瞭解,目前股權激勵業務也是不少銀行看重的藍海,“有多家頭部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在對這塊業務進行研究和討論。”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這會否對券商在該項業務的佈局產生一定衝擊?該名人士認為,未來更可能形成券商、銀行、第三方中介機構合作共贏的新格局,“從方案設計到行權融資,每個機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同時,還有不少券商人士表示,日後像這樣需要券商各業務線廣泛協同、共同促進的業務將會越來越多,“未來券商需要一定程度上打破傳統的組織架構,通力合作、協同共贏,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