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半年賺超30億 權益類資產是未來增收點
本報記者/王柯瑾/北京報道
隨著銀行系理財子公司陣容不斷壯大,其經營情況成為近期銀行中期業績報的一大看點。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截至8月31日,有11家銀行披露了旗下理財子公司的經營情況,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以及杭州銀行。上述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實現了盈利。
談及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盈利模式,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營收和利潤主要來自產品的投資管理費、銷售服務費。未來,隨著理財子公司數量的增加以及規模的擴張,營收和利潤會逐漸增長。
不過,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研究認為,目前受制於投資模式的轉變,掛鉤於權益類資產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數量並不多,這也制約了理財子公司的業績。
9月1日,記者查閱中國理財網披露的產品資訊發現,目前理財子公司的產品仍然以固收類為主,數量超過800只,而權益類理財產品僅有7只。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權益類資產更容易獲取超額業績報酬,未來理財子公司會逐漸提升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處於起步階段
據記者梳理統計,目前已有1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其中11家理財子公司2020年上半年業績被披露。
截至2020年8月末,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母行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徽商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和重慶農商行。除中信銀行、徽商銀行和重慶農商行外,其餘11家銀行全部在中報中披露了理財子公司的相關經營情況。
根據披露,2020年上半年,盈利最高的為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該行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全資子公司招銀理財總資產為70.54億元,淨資產為65.22億元,報告期內實現淨利潤15億元。
淨利潤位列第二的是農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該行半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農銀理財總資產為129.81億元,淨資產為128.21億元,上半年實現淨利潤4.77億元。
之後為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理財子公司,2020年上半年,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淨利潤分別為3.09億元和3.04億元,其他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淨利潤均不到3億元。
股份行中,除招商銀行外,2020年上半年,興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利潤為1.03億元,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淨利潤為0.21億元。此外,兩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即寧波銀行和杭州銀行理財子公司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分別為0.73億元和0.07億元。據記者統計,上述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共計超過30億元。
關於未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經營情況,某股份行資產管理部人士表示:“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隨著規模不斷擴張,營收及利潤也會逐漸增加。”
與大行和股份行相比,城商行及農商行理財子公司開業時間相對較晚,且註冊資本較少,因此,提高營收和利潤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普益標準研究員王偉表示:“大型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可依託母行或集團優勢,透過協同實現優質資產的獲取;透過提升投研能力、主動管理能力,獲取產品的超額收益;基於理財子公司建立強大的分銷渠道;透過深度挖掘客戶需求,不斷擴充產品線,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理財選擇等,最終實現理財規模與經營收入的提升。
“而對於中小型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說,可以基於對屬地的經營優勢,專注‘小而美’,走特色化和差異化的產品發展路線;透過對理財業務條線,業務運營、業務流程、運營系統進行重構或升級,形成高效、完善的產品運營體系;與其他理財子公司合作代銷,滿足投資者多樣化投資理財需求,進而實現理財業務收入的提升。”
權益類資產更容易獲取超額業績報酬
基於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經營模式,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其營收和利潤主要來自產品的投資管理費、銷售服務費,其中投資管理費包括固定管理費和浮動管理費。
“此外,還有一些理財子公司有資本金,也有一定的自營業務,但佔比較小。”某業內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王偉告訴記者:“從理財子公司營收和淨利潤構成上來看,首先管理費收入是營收和淨利潤的重要來源,其次是手續費收入和投資收益等。而在管理費收入當中,固定管理費和浮動管理費影響最大。從目前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來看,隨著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的深入,各家理財子公司加大了對新產品的營銷和宣傳力度,推動產品規模持續提升,並降低產品發行成本,產品管理費收入得到提升,從而帶動理財業務收入和淨利潤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家理財子公司仍處於起步階段,要想做大營收和利潤,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王偉認為:“對於理財子公司來說,一方面,受制於投研人才短缺、投研能力存在短板,新產品的研發受到掣肘,也較難從已發售的產品中獲取超額收益,與此同時,監管進一步規範了理財產品營銷管理,這都影響了銀行理財規模的增長,從而限制了銀行獲取管理費收入;另一方面,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客群對於淨值型產品的接受度仍然有待提升,而理財業務結構性調整使得銀行理財收益整體下行,使得理財產品對於客戶的吸引力降低,這也對銀行理財的規模產生衝擊,不利於銀行理財業務收入的提升。
“因此,未來理財子公司一方面需要夯實業務基礎,透過外部招聘或內部培養點形式招募投研人才,補足投研短板,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根據客戶需求研發推介相應的理財產品;另一方面,理財子公司需要透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推介活動加大對投資者的教育,讓投資者瞭解自己、瞭解理財產品、瞭解理財市場。”
此外,融360大資料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理財子公司若要提高營收和利潤,一方面要擴大理財產品規模,吸收更多的理財資金;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費收入,尤其是浮動管理費收入。浮動管理費針對理財產品超額業績報酬收取,權益類資產更容易獲取超額業績報酬,未來理財子公司會逐漸提升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實際上,權益類資產的配置也得到銀行的重視。8月31日,工商銀行副行長廖林在業績釋出會上表示,關於權益性產品配置計劃,下一步,工銀理財將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緊緊圍繞資本市場、行業政策導向和客戶需求,積極探索推出各類主題權益產品,為客戶提供穩定良好的投資回報,為實體經濟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援。
不過,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權益類資產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數量並不多,9月1日,記者查閱中國理財網披露的產品資訊發現,固收類產品數量超過800只,而權益類產品僅有7只。
“目前理財子公司純權益類理財產品的數量很少,但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卻很多,大部分固收類和混合類產品都配置了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多在20%或30%以內。從銀行理財投資者風險偏好來看,理財子公司依然會發力固收業務,但為了提升投資收益、擴大營收和利潤,權益類投資將是未來的業務重點,各家理財子公司都會積極提升權益類投資能力。”劉銀平認為。
華夏銀行.jpeg
掃二維碼 3分鐘開戶 緊抓創業板火爆行情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亞龍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