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來了,牛市能否繼續?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首席經濟學家,明星基金經理,把脈牛年新主線,挖掘牛市新機會,展望市場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對申萬宏源研究所副總經理、研究總監、策略首席分析師王勝的專訪。
王勝十次上榜《新財富》最佳分析師,並是業內極少有的同時獲得策略研究與行業研究兩類榮譽的分析師。
王勝 資料圖
展望牛年A股市場,王勝認為,今年並非A股市場投資大年,但市場一些過度擔憂也大可不必。當下A股市場多方特徵與2018年初的市場環境非常類似,如緊貨幣的擔憂、結構分化、年初新基金髮行放量等,導致市場擔心2021年出現類似2018年風險偏好大幅回落的狀況。對此,王勝指出,相較2018年,2021年政策轉向更溫和,同時,基本面屬上行週期,加之情緒方面居民權益配置意願更強,均有利於A股市場的穩定。流動性緊縮的擔憂和衝擊,或隻影響2021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的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開年以來,“春季躁動”如約而至,A股抱團行情突出,藍籌股不斷走出新高。
對此,王勝說,我們並不贊成使用“抱團”這個詞,其本質上是基本面趨勢選擇出來的結果。2019年以來,A股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溢價就已經成為趨勢。當然,不同行業間仍存在一定分化。如週期龍頭公司守住市場份額並不容易,而醫療保健和消費服務等細分行業,則呈現出明顯的龍頭再集中趨勢。
王勝表示,中短期來看,部分行業龍頭集中度提升,仍是A股市場的主要趨勢。同時,長期來看,對A股龍頭溢價格局的內在穩定性,也不宜低估。但是,也要注意,龍頭給溢價,和龍頭公司可以給極高估值是兩個不同概念,再好的公司也要給合理的估值。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牛年,王勝特別關注通脹預期的升溫。王勝預計,2021年二季度後,CPI同比可能高位震盪,PPI也將同步進入高位震盪區間。因此,在2021年春季躁動結束之後,權益市場需特別警惕全球經濟刺激退出帶來的一些不利因素。
配置方面,王勝建議投資者,A股市場方面,在週期中尋找Alpha,化工已經成為這一方面的成功案例;關注短期擁有中美地產後週期需求共振帶來的業績利好、長期符合“產業數字化”方向能夠拔估值的家電。在把握各行業龍頭集中的趨勢性相對收益機會時,同時把握兩會、國慶等改革關鍵視窗的反彈。港股方面,王勝提醒投資者,2021年可關注高性價比的優質週期股,同時關注港股核心資產被南下資金重估帶來的投資機會。
澎湃新聞:展望牛年,A股市場的行情如何?
王勝:雖然“春季躁動”如約而至,但總體來看,相較前兩年,2021年是A股投資小年。
值得關注的是,當下A股市場的長期價效比和部分市場特徵,與2018年初的市場環境類似。如2021年和2018年前一年,都出現了公募基金高收益,以及年初新基金髮行放量等。同時,也都存在緊貨幣的擔憂。此外,2021年A股的結構分化,較2018年更甚,核心資產的長期價效比弱於2018年。因此,市場有2021年可能成為2018年的悲觀預期。
不過,相較2018年,2021年政策轉向更溫和,對實體經濟的傷害更小。同時,基本面上,2021年是上行週期,業績消化估值能力會更強。此外,市場情緒方面,2021年居民權益配置意願更強,也有利於A股市場的穩定。
因此,2021年大機率不會出現類似2018年那樣風險偏好大幅回落的情況。流動性緊縮的擔憂和衝擊,可能只會影響2021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的市場。
總體看,2021年A股最大的投資機會,在於一季度的春季行情。不過,市場對2021年有可能成為2018年的猜想,更多地是短期市場回撥引發的過度悲觀預期。這可能成為2021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A股市場潛在上行的催化劑。
澎湃新聞:開年以來,抱團股行情成為A股市場關注的焦點。同時,抱團行情下,A股大藍籌股連續創出新高。對A股的抱團現象和當下藍籌股的估值,你如何看待?
王勝:2019年以來,A股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溢價就已經成為趨勢。在行業集中度提升似乎“看不到盡頭”趨勢下,對應出現的歷史級別高估值難免“讓人焦慮”。
不過,從盤面上看,核心資產持續走強並不等於大盤股跑贏小盤股。可以看到,2019年以來小盤股是有相對收益的。因此,龍頭集中度提升是趨勢,但扶植小微民企政策的效果也在逐步顯現。
從行業來看,不同行業龍頭集中的趨勢也有不同。一方面,週期龍頭公司守住份額並不容易,如上游週期和中游製造,A股細分行業營收第一名的公司佔比穩中有升,但前三名的營收正在被追趕。
而另一方面,A股可選消費領先公司的地位相對鞏固,同時醫療保健和消費服務等細分行業,更是呈現出明顯的龍頭再集中趨勢。此外,A股科技製造各細分行業普遍集中,但前三名龍頭仍能齊頭並進。
總體而言,中短期來看,小盤股基本面夯實仍需時間,部分行業龍頭集中度提升,仍是A股市場的主要趨勢。同時長期來看,A股行業龍頭被挑戰的機率也在降低,因此對龍頭溢價格局的內在穩定性,不宜低估。
澎湃新聞:牛年,你最看好A股的哪幾個板塊?理由是什麼?
王勝:2021年,建議A股投資者總體沿“業績消化估值”思路來進行佈局。
雖然A股業績消化估值並不常見,但2021年上半年經濟復甦到過熱的預期差,或會很快消除,緊縮預期可能提前反映。因此,從2021年二季度開始,業績消化估值或將凸顯。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沿三條線佈局:一是週期成長,化工已經成為這一方面的成功案例;二是基本面預期穩定的核心資產,大消費、軍工、碳中性中有值得深挖的機會;三是低估值板塊,關注短期擁有中美地產後週期需求共振帶來的業績利好、長期符合“產業數字化”方向能夠拔估值的家電;關注2021年下半年金融地產反彈的機會。同時,把握各行業龍頭集中的趨勢性相對收益機會,以及兩會、國慶等改革關鍵視窗的反彈。
澎湃新聞:開年以來,南下資金亢奮,港股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對牛年港股市場的行情和配置,你有何觀點?
王勝:南下資金規模與日俱增,主要是兩方面因素所致。
一方面,此前大部分新發基金允許購買港股,同時這一比例在未來還有望進一步提升,“加倉港股”成為了越來越多基金經理的共識。本質上是內地大類資產配置向權益遷移的趨勢外溢到了港股。
另一方面,全球流動性保持寬裕,外資持續流入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作為唯一有效控制疫情並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有望成為2021年外資加倉的首選。
配置方面,建議內地投資者在佈局港股時,關注三個方向:一是股價處於底部區域,且港股通快速加倉的股票;二是關注A/H價差快速收窄,且不斷創新高的港股通標的;三是關注“順週期裡的阿爾法”。
總體而言,2021年港股的優質週期股價效比,是比A股高的。因此,2021年上半年,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港股通順週期板塊的配置機會。
澎湃新聞:牛年,政策面有何期待?
王勝:總體而言,目前政策的導向,均指向降低社會的波動率。如穩定房價、減少A股的波動率、加強網際網路小貸監管等,我們密切關注平臺型反壟斷具體政策和案例的落地。
就策略分析而言,對貨幣政策更為關心,特別是CPI和PPI同比的“形狀”。預計2021年二季度後,CPI同比可能高位震盪,PPI也將同步進入高位震盪區間。
具體來看,除食品外,2021年CPI各行業分項同比,均存在明顯的同比上行壓力,新漲價因素可能來自於方方面面,2020一季度後的通脹約束,可能構成A股的下行風險。
因此,在2021年“春季躁動之後”,A股市場需特別警惕滯脹預期的出現,關注全球經濟刺激退出帶來的一些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