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警惕理財詐騙坑!暴利網際網路“理財神器”再起,還要提防殺豬盤

每到年底,市場上各類理財產品收益普遍上提,相信大家都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理財營銷廣告,但要注意的是,其中有不少理財騙局趁勢而上,近幾日就有不少所謂的網際網路理財神器和殺豬盤網路虛擬投資在市場“掃網”,投資者尤其要警惕識別,護住錢袋子。

年關警惕理財詐騙坑!暴利網際網路“理財神器”再起,還要提防殺豬盤

網際網路“理財神器”假面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和餘額寶一樣安全可靠為國有企業背景”“預期收益是餘額寶5倍”“1萬元存入預期收益3000元”……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在一個微信群中,發現有人刷屏類似的理財宣傳連結,其號稱門檻低、週期短、收益率高,下載“眾傲實業”App就可領取紅包。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一所謂的網際網路理財神器“眾傲實業”,下載方式與常規App在應用商店獲取不同,該App需要透過在連結中識別二維碼,下載配置描述檔案,並在設定中檢視驗證才可完成。開啟App後,其宣稱新註冊使用者就可立贈20元,每日簽到最高可得10元現金紅包,另外邀請好友首次充值還可獲得最高38888元現金紅包。

在高達數萬元的紅包誘惑下,相信有不少人動了心,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一個理財神器,所謂的理財充值,實際上確是透過手機銀行轉賬“投資”至私人銀行賬戶;且App上的每一個投資專案,均號稱保障本金,並有三級好友邀請分紅。

需要釐清的是,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存在的,自2018年資管新規之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已被正式打破。另外,監管部門也多次強調禁止對投資者進行“保本保息”宣傳。

對於經營資質與保本保息宣傳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該平臺線上客服進行了採訪,對方回應稱其是浙江眾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App平臺,主要經營實業投資。另對保本保息,對方稱主要“透過加強和政府合作,收穫超預期的投資回報,並與保險公司和銀行達成戰略合作,為資金保駕護航”等。

不過,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金融監管部門明確要求不允許保本保息這類宣傳,這些平臺宣傳的高收益已經涉嫌欺詐。另外,正常投資款一般不會直接轉賬到個人賬戶,這種情況下建議慎重投資,避免上當受騙。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向眾傲實業發去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幾個月前,曾有不少受害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他們也曾在一個號稱“高息”“保本”的理財平臺投資,但最後發現平臺專案均為虛構,資質也是偽造,且投資款也是直接轉賬至個人,操作模式及宣傳特徵與眾傲實業基本一致。據其所述,雖然這種“投資”一開始嚐到了甜頭,但很快平臺就開始出現無法提現,最後十餘人超百萬元投資款血本無歸。

有市民被殺豬盤騙走2萬元

除了網際網路理財神器,近兩日,也有多地警方披露了相關“殺豬盤”投資騙局,有市民點選網址進入一個類似股票交易的介面,在多次高利誘惑下,最終被騙2萬元。

1月17日,淄博網警巡查執法釋出訊息稱,市民李麗(化名)在一款交友軟體中認識一男子,兩人覺得投緣便添加了微信好友並開始了網戀。期中,李麗在“男友”的引導下,點選網址進入一個類似股票交易的介面,並聯系“客服”。

“客服”給了該女子一個銀行卡號,並在“男友”引導下先轉賬投資了1400元,轉賬後沒過多久,便收到1680元的回款。在第一筆的誘惑下,李麗於是開啟了大額投入,直至後續被“男友”引導聯絡“客服”轉賬投資52000元,李麗依然沒有產生任何懷疑。不過,因自己沒有那麼多錢,李麗便轉賬投資了20000元。直至後續發現無法提現,且“客服”和男友告知需要“充值同等金額解凍才能正常提現”時,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所謂“殺豬盤”,指的是騙子利用網路交友誘導受害人進行網路投資或賭博的一種電信詐騙方式。對此,警方提醒稱,各種社交平臺上認識的陌生男女朋友不可輕信,其最終目的是透過他們搭建的非法理財平臺、釣魚網站,誘騙受害者投資轉賬。投資者對超高收益的投資要保持戒心,不要向陌生個人賬號匯款轉賬,向平臺注資時要多方驗證是否合法正規。

年末理財詐騙坑尤其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梳理發現,除了前述網際網路理財神器、殺豬盤騙局外,目前還有詐騙分子透過電話營銷找到一些有投資理財需求的群體實施精準詐騙。

他們一般會將目標群體拉入“薦股群”,同時推薦一些所謂的“投資導師”“行業精英”講解直播課,微信群中還有專門的“託”傳送盈利截圖, 誘騙目標群體登入虛假的投資理財平臺,雖然前期小額投資可以得到返利,但後續加大金額投入,平臺內的資金一般無法提現,且對方還會以交“保證金”“個人所得稅”等理由,繼續要求受害者轉賬。

此外,易觀高階分析師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理財詐騙通常強調所謂的收益高、很安全,而對其中存在的風險隻字不提,甚至沒有披露具體投資產品的運營主體以及平臺是否取得相關資質等,除了主動投資外,一般打著理財顧問、理財諮詢、智慧投顧等旗號進行詐騙的行為也要保持警惕。

如何識別新型理財騙局?

在業內看來,年底理財詐騙“抬頭”,一方面由於年節相關的收入有所提升,理財投資需求有所增多;另一方面則是,理財類資訊也更受到關注,可能也是一些騙子傳播理財資訊的高峰期。

那麼,針對這些花樣不斷的理財騙局,投資者應如何識別避免?

“理財騙局具有誘騙性,往往和保本保息、國資背景、高收益這些關鍵詞相關,甚至和數字人民幣、共享經濟等熱點概念掛鉤,以獲取理財知識不足又期待高收益的投資人的信任。”對此,於百程說道,對投資者來說,要時刻提醒自己收益和風險相對應,高收益往往意味著理財陷阱。第一,理財要找持牌金融機構和正規代銷渠道,勿輕信來歷不明的網站和App;第二,正規的理財產品,在宣傳上不會承諾保本保息,不會承諾高收益;第三,如果不幸被騙,要第一時間報警舉報,提交相關證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蘇筱芮則指出,要想避免被騙,投資者既要關注平臺的運營資質,看是否具有金融監管部門的批准,是否為持牌機構,也要關注具體產品的風險等級,資管新規推進的背景下,理財不具有保本屬性,金融機構也不能以“保本”進行誘導式宣傳,投資者要儘量瞭解行業政策,在投資前核實平臺資質,對於不清楚身份的平臺、不明晰產品執行原理的投資產品堅決不碰。

此外,一銀行業資深人士則稱,理財產品進入淨值化時代,意味著打破剛兌,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最終收益可能低於也可能高於預期收益;投資者需要保護個人資訊,保護好本金;避免“高收益陷阱”,理財投資找正規的金融機構。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56 字。

轉載請註明: 年關警惕理財詐騙坑!暴利網際網路“理財神器”再起,還要提防殺豬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