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醫學一季度營收超40億,核酸檢測行業質量成關注焦點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譚琪欣 趙苑旨)隨著多地疫情,新冠核酸檢測帶火的行業暴漲熱潮不減。

截至5月19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統計發現,A股上市的64家體外診斷企業一季度報告已全部出爐,核酸檢測試劑龍頭企業金域醫學、迪安診斷一季度營收成績更是一騎絕塵,一季度營收均超40億元,實現同比增長超50%。

金域醫學一季度營收超40億,核酸檢測行業質量成關注焦點

社群在做核酸檢測。趙苑旨攝

核酸檢測,撐起一個百億產業

“近兩年來,由於新冠疫情暴發,核酸檢測需求大幅增加,部分第三方醫檢企業被啟用,也讓區域性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快速發展”。金域醫學在其2021年年報中寫道,當年,金域醫學實現營收119.43億,同比增長 44.88%,核酸檢驗貢獻收入44.56億。

自2020年以來,業界“一哥”金域醫學27個月一共收入240億元。其中,來自新冠檢測的收入超70億元。體外診斷試劑龍頭迪安診斷以及達安基因也“不甘示弱”,前者僅其2021年新冠核酸檢測收入就達到26億元,後者2021年核酸檢測相關收入達48.9億元,除了核酸診斷服務外,其業績增量還主要來自於核酸試劑盒產品銷售。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釋出的資料,預計2022年我國核酸檢測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46億元,而這個數字,在2018年時,僅為90億。在這過程中,藉助核酸檢測市場的東風,多家體外診斷試劑企業甚至實現了“谷底翻身”。

5月18日,靠疫情扭虧為盈的雲康集團於港股上市,其招股書中寫道,2020年和2021年COVID-19檢測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3.6%和56.8%,兩年間核酸檢測收入約為15.3億。

而隨著核酸檢測常態化,及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取樣圈”,核酸檢測市場規模仍將進一步擴大。浙商證券估算,若實現15分鐘核酸取樣圈,全國要設定32萬個檢測點(含已有醫院等);因為常態化檢測,檢測量會激增到8300萬人份/天。

後疫情時代,核酸檢測質量成為關注焦點

不過,在核酸檢測市場規模一路擴張的同時,檢測的準確性和質量正在成為新的關注焦點。

2022年1月,金域醫學因河南疫情中的鄭州臨床檢驗中心負責人張某東的“投毒”事件,被置於風口浪尖,事件爆出後2天內,金域醫學市值蒸發51億,為第三方檢驗機構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蒙上了一層陰霾。5月10日,因上海同一小區一天測出13個“假陽性”, 中科潤達的核酸檢測結果準確性遭到質疑。

此外,記者搜尋發現,在多個社交平臺上,關於艾迪康、譜尼醫學檢驗等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報告出具時間緩慢等問題屢被使用者投訴。

“需要引起關注的是,第三方實驗室新冠病毒檢測的人員培訓和質量監管目前基本處於空白。”一位不願具名的三甲醫院臨床檢驗專家告訴記者,建議由衛健部門成立專門的質控監管部門,由專門的檢驗專科隊伍負責,對第三方實驗室的質控環節以及人員資質等情況進行抽查,從而倒逼第三方實驗室在市場行為之外,更加自覺地進行質量全程控制。

與此同時,核酸檢測價格正在不斷走低。2020 年武漢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核酸檢測價格高達 200 元/人份,而截至 5 月 8 日,全國已經有 30 多個省份發文下調政府指導價,其

中北京和河北將單人單檢價格下調至每人份 19.7 元,多人混檢價格下調至每人份 3.4 元,是目前全國最低價。

安信證券分析師馬帥認為,目前核酸檢測的試劑耗材成本已經被壓到極限,其他成本最佳化空間不大,核酸檢測服務已經進入“薄利多銷”的商業階段。而後續存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相關企業的利潤空間有可能被再次壓縮。

記者根據上交所科創板和深交所創業板資訊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2022年5月,共有13家新冠檢測相關的企業向科創板和創業板遞交了IPO申請書,其中,已有10家企業成功實現上市。百億市場上的主角們最後會走向何方,仍然有待觀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25 字。

轉載請註明: 金域醫學一季度營收超40億,核酸檢測行業質量成關注焦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