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中下游企業造成較大壓力,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國常會”)多次就此發聲。9月22日,國常會再次指出,更多運用市場化辦法穩定大宗商品價格,保障冬季電力、天然氣等供給。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市場化辦法穩定大宗商品價格,是促進和改善市場中競爭關係、供求關係的重要舉措。市場要素和資源的充分利用,上下游產業的競爭合作,正是透過合理的市場價格調節機制才得以體現。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採用市場化辦法穩定價格,主要是指透過增產增供改善市場供需關係,以平抑大宗商品價格的劇烈上漲。具體舉措可以從三方面協同:一是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煤炭、鋼鐵、水泥等主要工業品產能控制做出靈活安排,合理釋放先進產能,不搞運動式減排;二是加強大宗商品進出口調節,適當限制出口,擴大進口,優先保障國內供給;三是投放儲備物資,進一步緩解商品供需矛盾。
“採用市場化辦法不代表市場監管缺位,接下來,監管部門還將繼續強化對國內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的聯動監管,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炒作行為,引導商品價格更多回歸基本面。上述保供穩價、整頓市場秩序的舉措在前期都起到了積極效果。”王青進一步表示。
9月16日,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副司長李慧表示,按照國常會關於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部署,為緩解企業原材料成本壓力,發揮儲備市場調節作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於9月1日投放了第三批國家儲備銅鋁鋅,共計15萬噸,截至目前,三批累計投放銅鋁鋅42萬噸。李慧表示,目前,銅鋁鋅等價格仍維持高位執行,行業企業對於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有較強期待。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密切跟蹤監測市場價格走勢、供需形勢變化,繼續向市場投放國家儲備,以緩解行業供需矛盾,引導價格合理迴歸。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海外輸入是本輪大宗商品漲價的典型特徵之一。國際油價以及有色金屬價格主要由全球宏觀經濟、海外疫情走勢、海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以及海外產出缺口決定,而這四個因素均超出單一國家的控制,也就是說,非市場化辦法無法完全控制國際油價以及有色金屬價格。尤其,原油作為工業的基礎原料,是大宗商品走勢的核心決定因素,其價格上行將全面抬升經濟執行成本,必須採取市場化辦法來穩定大宗商品價格。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