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幸雯雯
編者按:
中國資本市場風雲變幻,各大投資機構則是站在最前線、最先體會到行業“溫度”變化的人。
如果,我們要尋找一個對“未來,資本將去往哪裡?”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人,那麼,各大投資機構的合夥人或高管將是我們得到答案的第一站。
2021年,時代財經持續與一眾投資界大佬探討市場和行業的風向,發掘高價值的投資故事,探尋變化莫測的市場中“投投是道”的秘訣。
以下為“投投是道”邀請到的嘉賓——倚鋒資本管理合夥人朱湃的訪談內容。
圖片來源:倚鋒資本
11月4日,和元生物IPO首發過會,是國內最早佈局基因及細胞治療的CDMO之一。
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和元生物受到極大關注,連續完成多輪融資,吸引了正心谷資本、金浦投資、騰訊等知名投資機構。而早在2019年7月,倚鋒資本(以下簡稱“倚鋒”)便參與和元生物早期融資,2020年7月更追加領投和元生物C輪融資。
成立於2011年的倚鋒資本一直專注於生物醫藥投資,基因治療則是倚鋒資本重點關注賽道。倚鋒資本管理合夥人朱湃將基因治療公司比作挖金礦的人,而和元生物“就是賣鍋賣鏟的,它肯定是賺錢的,而金礦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挖到”。
以此邏輯,倚鋒經過地毯式搜尋CDMO公司後,最終鎖定了和元生物,目前是其第三大股東。朱湃告訴時代財經,投醫藥的門檻很高,但如果團隊夠專業,看得懂資料,敢於投得早,回報非常可觀。“我們做醫藥投資,就是要解決病人的問題,資料是最公正的,騙不了人”。
作為2021中國40位40歲以下最具潛力直投基金青年投資人,朱湃發起並深度參與和鉑醫藥、萬春醫藥、和元生物等專案的投資。
“資料是最公正的”
時代財經:這些年投資醫藥行業有什麼變化?
朱湃:早期我們投傳統的原創新藥,隨著技術進步,免疫學專家拿到諾貝爾獎掀起了一波免疫治療的浪潮,再到疫情造就了美國生物製藥公司摩德納、輝瑞做出全球領先的mRNA疫苗,基因治療技術越來越火熱。
投藥如果要一進去就賺錢,其實很難,而且需要非常多輪次的融資,然後再到IPO。但慢慢地這些時間都在縮短,無論是IPO時間,還是新藥獲批的時間。
以前在國內審批一個新藥,起碼要十幾年。現在國內也向國外的藥監學習如何審批藥物,比如一些臨床非常急需的藥、新冠疫苗等,藥企可以從平均十幾年的研發週期慢慢縮短到四五年就能出來,這也是醫藥行業很大的進步。
資本市場的進步就不用說了。以前規定要連續多少年、多少利潤才能上市,而現在科創板的硬標準不再是收入和利潤,國家更看重企業的研發投入費用、研發能力,以及研發人員的比例等。
缺少上市的途徑,在2017年以前我們募資和投資都非常辛苦。而從港交所改革,再到科創板改革,上市途徑越來越多,我們現在已經積累了7家自己的上市公司,成績還是不錯的。
時代財經:投醫藥跟投其他行業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朱湃:醫藥門檻很高。
對於我們來說,公司的運營財務狀況不是最重點把握的,因為上會企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虧錢的,公司運營也相對簡單,大都是科學家,運營上面不會有太多的想法,股權關係相對乾淨。
投醫藥很簡單的兩個點,第一是把藥做出來。即使公司再牛,融資再多,股東背景再牛,你的藥宣佈失敗,公司就可以清算。
第二,能不能把藥賣出去,這更多體現在二級市場。按現在的上市節奏,一般藥物上市開始賣的節點就在上市後的一年到兩年內的時間,這時候是很容易體現股價的,就看你這藥能不能賣錢。藥的毛利很高,基本在90%以上,相當於賣10億盈利就有10億,這種企業得到二級市場的青睞非常大。
時代財經:倚鋒怎麼做細分投資?
朱湃:創新藥佔70%,還有30%投資高階醫療器械、醫藥服務類等。
我們目前沒有佈局的有仿藥、中藥,還有醫療資料。為什麼?第一,我們團隊配比大部分是醫藥、臨床出來的人,所以我們更專注在藥方面,我們相信醫藥要靠人腦做出來,因為它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如果要投醫療服務、醫療資料,它不是看臨床、科學上的資料,而是網際網路模式。網際網路模式就需要配置網際網路團隊。如果不在我們的專業範圍內的,我們寧願錯過,也不會投。但不是說我們未來不佈局,畢竟我覺得大資料、人工智慧跟醫療結合還是有非常大的市場。
我們主要做治病,解決病人的問題,因為我相信最科學、能不能治好病人,是有資料的。這些是你躲不掉的,是最公正的。
倚鋒資本部分已投專案。圖片來源:倚鋒資本官網
“在醫藥賽道,我們就是頭部”
時代財經:2021年倚鋒資本募投管退的情況如何?
朱湃:倚鋒是投VC起家的,隨著這兩年資本市場的變化,上市潮慢慢起來了,這兩年我們也開始往PE投。
投資方面一直穩步進行,聚焦在醫療健康領域。2012年開始我們每年大約投五六個專案,但從2017年開始每年我們都能保持投十幾個專案。現在積累了7家自己的上市公司。
募資方面同樣保持不錯的節奏,今年已經完成了幾期大專項基金與一期綜合基金,另外一隻大規模綜合基金在推進中,預計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落地。
你會發現,這半年成立的引導基金大抵相當於去年的總和,所以引導基金這一塊在慢慢爆發,這部分是未來倚鋒比較重要的資金來源。目前我們已經拿過深圳市的引導基金、杭州市的引導基金和浙江省的引導基金。
退出方面,去年年中到今年我們的退出金額達到了15億元。今年以來,我們有4家企業IPO已經過會或問詢了,7-8家已經開始了上市輔導,可以預見的是明年會有一個爆發期。
時代財經:如何判斷一家初創企業是否值得去投?
朱湃:第一是團隊,團隊的搭配很重要。我們投過非常多的公司,創始人要麼就是太科學家、不太會運營企業,要麼就是太企業,對技術沒那麼關注,達到平衡很重要。
第二,投醫藥很關注賽道,它有幾個方面,一個是它的成功率有多高,比如說很創新的企業,我們會投早一些,如果很穩的馬上獲批的企業,我們會投靠後一些。
如何判斷成功率?第一,技術要非常新,而且臨床進展得要在全球最領先的位置。你的進度比別人快,你搶佔市場的時間就比別人長,成功率就更高;第二是劑型,有些企業能做到藥物劑型上的改良。比如同一款藥,從打針變成口服,你更貼近病人,病人會優先選擇用你的藥;第三是公司持續研發能力強不強,如果一家公司只有一款藥,我是不敢投的,因為風險很高,相當於我不是投公司,我是賭一個藥。但如果公司有平臺性技術,不僅是從0到1,還可以做很多因為你這個技術而產生的一些東西,這種公司是很值得去關注的。
時代財經:印象深刻的專案是?
朱湃:比如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當時我們看好基因治療賽道,但覺得投基因治療企業風險有點高,所以看中了和元生物。它是針對基因治療的CDMO企業,怎麼理解?比如說有一撥人去舊金山挖金礦,基因治療公司就是挖金礦那些人,和元生物就是賣鍋賣鏟的,它肯定是賺錢的,而金礦不一定是每個人都挖到。所以我們重倉和元生物,現在是第三大股東。
萬春藥業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例子。萬春藥業做藥做了很長時間,我們在它國內和國外的主體都投。我們當時一致認為,它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還有升白針這一塊,我們看過它3期臨床資料完全沒問題,認為這個藥被批風險非常低,所以我們就很早就進去了。
直到今年8月初它的非小細胞肺癌達到了臨床終點,然後立刻爆發,先是萬春藥業當天股價漲了300%,國外我們一直沒賺錢,但這一天漲了300%,我們退出了就賺錢了。國內這邊還沒上市,但在8月底,恆瑞醫藥馬上跟它子公司大連萬春簽了一個13億元的協議,還決定入股大連萬春,相當於我們上一輪投的估值翻了一番。
你看醫藥就有這樣一個特點,一個數據出來,變化是很大的。
圖片來源:恆瑞醫藥
時代財經:與頭部機構相比,倚鋒的優勢是?
朱湃:頭部像紅杉、高瓴這些大資本既有錢又有名,拿專案非常有實力。但除了他們,還會有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投資機構,能在一個領域投得特別好。
倚鋒的團隊偏技術型,都是來自於海內外各大院校畢業的博士,在各個金融機構和各大藥企待過再回來做投資。從技術層面,我們跟創始人、技術人員有更多的交流和共鳴。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專業能力去判斷企業的資料,投資輪次就敢於比頭部機構更早一些,像諾爾康、唯邁醫療、和鉑醫藥等好幾個專案,高瓴都跟在我們後面投。
每個專案投出去,我不能說是它是賺錢的,它必須是賺大錢我才投。所以從醫藥這個層面來看,我覺得我們跟他們是一個等級的。我們不太像一個競爭關係,更多是交流,也互相介紹企業,我們也賣過老股給君聯。
時代財經:倚鋒會往二級市場發展嗎?
朱湃:在國內,上市公司有點被捧大了,都是寶寶,都是我們的監管機構幫我們“hold住”。上市後只是融資方式發生變化,從非公開融資變成公開融資,公司的地位和價值沒有一定提升,納斯達克就這樣。
所以為什麼現在國內創投都在往二級走?因為我們看到朝這個方向發展,科創板、北交所設立後,上市條件越來越低。以後可能不知道哪個板塊會變成納斯達克,這樣的話市場錢越來越多,上市企業也越來越多,大家就會更專業。
現在國內二級市場還沒有成熟,缺乏的是專業機構去投資,股價的波動更多的不是根據企業的價值來的,而是根據資本的運作來的。
註冊制是一個好不容易的創新,我覺得市場化的東西慢慢出來之後,大家也看好股票市場,二級市場的錢越來越多,所以說往二級走,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