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不斷推進,內地居民未來在港購物也可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從數字人民幣首次公測進入大眾視野至今已一年有餘,期間除了境內多地加速試點外,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工作也不斷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所長穆長春近日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展望研討會”上表示,數研所正與香港金管局共同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改善跨境支付方面的可行性,目前在進行第二階段研究工作,未來內地遊客使用數字人民幣在香港購物,貨幣兌換會在兩個錢包間完成。

穆長春透露,數研所與香港金管局雙方已成功開展第一階段技術測試,實現在香港本地銀行和指定香港商戶範圍內,透過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充值、轉賬和消費的基本功能。

目前雙方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究工作,探索數字人民幣系統與“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方式,在尊重香港本地居民使用習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支付效率。其中,技術測試將在充分遵循跨境無損、合規、互通三項原則的前提下開展。

“舉個例子來說,未來內地遊客使用數字人民幣在香港購物,貨幣兌換會在兩個錢包間完成,當地商戶將以港幣收款,因此不會出現貨幣替代的情況。當疫情結束,人們可以自由地來往內地與香港時,數字人民幣錢包將大大提升兩地的跨境支付便利化水平。”穆長春表示。

雙方合作的另一個專案是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公開資料顯示,該專案於今年2月發起。11月3日,專案用例手冊釋出,披露了測試進展及國際貿易結算、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等15個潛在應用場景。

據瞭解,目前專案已初步完成貨幣橋測試平臺的搭建,並透過測試檢驗了貨幣橋在國際貿易結算場景下進行跨境支付交易的可行性。穆長春表示,未來貨幣橋專案將結合新型業務用例拓展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同時探索與更多系統的靈活對接。

數字人民幣跨境使用有潛在需求。據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今年8月釋出的《深港金融合作市場需求問卷調查報告(2021)》,超過五成的深粵個人受訪者認為數字人民幣未來會成為一種新型且安全的支付方式,能夠提高交易、轉賬的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數字人民幣正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以及北京冬奧會等“10+1”個地區和場景進行試點。截至10月22日,已開立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1.4億個,企業錢包1000萬個,累計交易筆數達到1.5億筆,交易額接近620億元。有155萬商戶支援數字人民幣錢包,涵蓋公共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和政務等各個方面。

政策也催化數字人民幣推廣提速。例如11月26日國務院釋出《關於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試點,支援大型銀行等依法設立數字人民幣運營實體,支援符合條件的銀行參與直銷銀行試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18 字。

轉載請註明: 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不斷推進,內地居民未來在港購物也可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