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加碼全週期“減碳”

  

建築業加碼全週期“減碳”

  上圖 位於浙江省長興縣畫溪街道的新能源小鎮“城市客廳”採用分散式光伏建築一體化發電系統。 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

  建築行業的確是碳排放大戶。《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20)》顯示,2018年全國建築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3億噸,佔全國碳排放比重的51.3%。

  建築行業的低碳轉型迫在眉睫,建築行業低碳發展正採取哪些措施?碳達峰、碳中和給行業發展帶來了哪些機遇?

  存量大、新增多、排放高

  “可以說,建築領域的減碳已成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一環,對全方位邁向低碳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翠坤說。

  在低碳發展方面,建築行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王翠坤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一是鏈條長、環節多、精準管理難。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築業工業化程度較低、建造技術尚有提升空間,建築業傳統生產方式仍佔據主導地位。我國新增建築的工程建設每年產生的碳排放約佔總排放量的18%,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玻璃等建築材料的生產、運輸及現場施工過程,建築全產業鏈低碳化發展任重道遠。

  二是既有建築存量大,碳排放高。我國是世界上既有建築和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資料顯示,我國現有城鎮總建築存量約650億平方米,2020年我國房屋新開工面積224433萬平方米。不少既有建築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現狀。

  三是建築行業節能減碳面臨空前挑戰。隨著人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我國建築領域的碳排放量在未來10年內仍會有所攀升。實現碳達峰,建築行業節能減碳面臨重大挑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轉變建造方式、大力發展綠色建築,是實現建築領域減碳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

  低碳要貫穿全生命週期

  建築領域低碳發展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強認為,建築碳排放與建築用能密切相關,減少碳排放必須從節能開始。

  他表示,我國建築節能已經做出了不懈努力。一是不斷提高節能標準,我國建築能耗強度已達到先進國家水平;二是法規體系基本健全,形成一套新建建築節能、既有建築節能、建築執行節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法律制度;三是技術創新成效顯著。從“十一五”到“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均對建築節能、綠色建築等方面有所涉及,產出一大批科研成果,有力支撐了建築節能事業發展。

  透過一系列舉措,我國在建築領域的減排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20)》顯示,全國建築全過程能耗及碳排放增速由“十一五”期間的7.4%下降至“十二五”期間的7%,“十三五”期間則進一步下降至3.1%。

  “用碳的視角重新審視建築綠色發展,還有許多新的要求。需要構建目標指標體系、標準技術體系、政策法規體系、監測考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建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梁俊強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在開展相關研究。

  王翠坤認為,要注重新建建築全產業鏈低碳化發展。她建議:“新建建築的設計、材料生產、施工建造等環節,都必須加大低碳化的考量。”

  設計階段,應從建築的全生命週期角度考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一方面,應該持續提升城鎮新建民用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能效;加快推動近零能耗建築規模化發展,鼓勵積極開展零能耗建築、零碳建築建設。另一方面,結構設計統籌考慮建築全生命週期包括震後修復等因素影響,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同時注重加大綠色建材的應用。生產和建造階段,加大綠色建造力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而減少碳排放。

  遠大住宅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唐芬認為,真正的綠色建築要在建築全生命週期內儘可能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汙染,而並非僅僅依靠後期透過增加很多所謂的節能裝置降低能耗,這不是綠色建築應有的形態。

  蘊藏新的發展機遇

  建築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於全行業轉型發展,是挑戰也是機遇。

  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釋出的《綠色建築建立行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星級綠色建築持續增加,既有建築能效水平不斷提高,住宅健康效能不斷完善,裝配化建造方式佔比穩步提升,綠色建材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各地也出臺了相關檔案,明確了綠色建築的發展目標。從中可以看出,裝配化建造方式、超低能耗建築和近零能耗建築、新型建材等,都蘊藏了不少發展機會。

  裝配式建造方式對於綠色建築的推進意義重大。相比傳統建造方式,裝配式建築可以節水90%,降低70%的廢物、廢渣以及大氣汙染。近年來,不少企業已經在裝配式建造方式的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萬科集團於2003年開始發展裝配式建築,成立了萬科工廠化中心,從2007年起在全國推廣裝配式建築。碧桂園集團在珠海的金灣平沙專案在土地出讓中明確要求採用裝配式技術,建築單體預製率約20%,裝配率達40%。

  此外,還有很多企業在積極探索被動房建設。被動房是指透過節能設計並依靠自身優越的保溫性及氣密性,從建築技術層面綜合利用太陽、照明、人體和電器散熱等所有自然得熱的方式配以置換式新風系統,實現室內恆溫、恆溼、恆氧。龍湖集團和奧潤順達集團共同打造的河北高碑店·列車新城專案,應用了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生態修復、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多種模式。

  一些節能部品也有望迎來新發展機遇。比如,門窗流失的建築能耗佔總建築能耗的比重很高,推廣節能門窗對提高建築壽命、實現建築節能有重要意義。

  “企業要抓住推進建築領域低碳轉型機會,提前佈局,參與研究。”梁俊強說。(經濟日報記者 亢 舒)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81 字。

轉載請註明: 建築業加碼全週期“減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