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外網評:中國又創一項“全球第一”,這只是個開始

由 頻長志 釋出於 財經

  中國火爆的國慶檔電影市場引來的外媒讚歎聲話音未落,中國電影市場又創造了一個新紀錄。10月15日,中國電影票房市場以129.5億元人民幣正式超越北美,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中國電影市場這個“全球第一”,來得意料之中。這是中國走出疫情陰霾的又一個訊號,是中國經濟全面復甦宏大圖景中的又一塊拼圖。

  今天的中國,處處都是“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的火熱場景。沿著時間的座標軸從前往後推,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實現了3.2%的正增長;8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增速實現年內首次轉正;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累計進出口總值年內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一次次由負轉正,是中國經濟反彈復甦的清晰訊號。

  “十一”8天長假6.37億人次出遊,更是成為中國經濟強勁復甦的生動縮影。彭博社在報道中指出,黃金週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對經濟復甦和公共衛生保障措施的信心。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成為疫情打擊之下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回望過去10個月,中國是在與百年未有大疫的殊死搏鬥中走過來的,是頂著世界頭號強國發起的一波波猛烈衝擊走過來的,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辛努力。疫情初期,西方有多少人妄言“新冠是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有多少人對中國嚴格的抗疫舉措說三道四?縱然面臨詆譭和抹黑,但中國只專注於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疫情沒有打垮中國人,外部壓力也壓不彎中國人的脊樑。相反,疫情的大考、外部的巨大壓力,激發了中國如江河般衝開絕壁奪隘而出的強大爆發力。中國再一次顯示出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體制效能力,中國人再一次清晰確認我們走在正確的大道上。

  《紐約時報》近日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意味深長。曾3次獲得普利策獎、《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五味雜陳地寫道:“新冠病毒沒成為中國的切爾諾貝利,卻成為了西方的滑鐵盧。”或許人們還沒有忘記,《紐約時報》今年初對中國和義大利“封城”舉措的報道,奉行的可是“一踩一捧”的雙重標準。

  《紐約時報》態度的轉變不是個例。曾嘲諷“中國是亞洲真正的病夫”的《華盛頓郵報》,在報道青島核酸檢測情況時感慨,這些努力幫助了中國經濟的“更快速的復甦”,並且正有效防止潛在的“第二波感染風險”。曾表示“疫情將使中國‘崛起大國’的光環黯然失色”的英國廣播公司,如今在報道中指出,中國已基本上控制住了病毒傳播,這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感染病例數高居不下、封閉措施執行力度不同,形成了鮮明對比。曾認為疫情下中國經濟前景不容樂觀的英國《金融時報》,在10月13日刊發的社論中指出,現在以中國為首的幾個東亞國家已經成功控制住病毒,其經驗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最好的出路。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在逆境中前進的每一步,都將積蓄起推動中國勇開頂風船的更大能量。事實將繼續證明,心無旁騖把14億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作奮鬥目標,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海外網評論員)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