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伍月
編輯|孫月
“手套茅”英科醫療高管減持引起的股價巨震,也波及到了重倉的基金。
6月2日的盤後龍虎榜顯示,英科醫療前五大賣方席位中有3家是機構專用,淨賣出額接近6.5億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42家基金持有英科醫療股份,持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2.75%,比去年年末減少了42.54%。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醫藥女神”葛蘭,她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兩天的浮虧就超過3億元,而另一隻重倉股長春高新近期也因利空訊息一度跌超20%。
兩天沒了130億
儘管沒有繼續跌停,但6月3日英科醫療仍是低開低走,最終收跌6.80%,股價報106.36元/股,總市值385.65億元。
6月1日晚間,英科醫療公告稱,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劉方毅直接持有英科醫療股份約1.41億股(佔總股本比例38.9057%),計劃減持不超過2175.55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
巧合的是,同一天公司還有多位高管丟擲了減持計劃,包括董事、總經理陳瓊,董事、副總經理於海生,董秘、副總經理李斌,財務總監馮傑,原因都是“個人資金需求”。以6月1日收盤價142.65元/股計算,此次減持,劉方毅最高可套現約31億元,其他4位高管合計套現金額超過3600萬元。
果然這一紙公告如同一記重錘打在了英科醫療的股價上。6月2日,英科醫療直接20%跌停開盤,雖然盤中短暫開板,但最終仍以跌停收盤,疊加6月3日的大跌,總市值2天就跌去了130多億元。
作為疫情中業務最“受益”的企業之一,這家座標山東的手套生產商也從一隻小盤股長成了去年的“第一大牛股”。2019年末,英科醫療的股價還在10元左右徘徊,到了2020年底已經飆升至160多元,期間漲幅超過15倍。
今年年初,英科醫療股價再創新高,但也從此開始掉頭向下。今年1月,英科醫療股價一度超過296元/股,總市值超過千億,儘管截至目前已經跌去60%,但相比發行價實控人劉方毅仍是最大的贏家。
機構頻踩雷
按照今年一季度末的資料,英科醫療的前十大股東中有4只公募基金,其中“醫藥女神”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以874.24萬股(佔比2.48%)位列第三大股東,前海開源滬深港優勢精選位列第四大股東。兩天連續大跌之後,中歐醫療健康在英科醫療身上浮虧已經超過3億元。
AI財經社統計發現,除了前述基金,前海開源還有9只基金持有英科醫療,合計持股超過1640萬股,其中以基金經理曲揚所管產品為主,今年一季度曾大幅加倉英科醫療,更有2只基金新進成為前十大股東。6月2日-3日,前海開源在英科醫療虧損接近6億元。
葛蘭也在一季度加倉了英科醫療,二者還同時重倉東北“藥茅”長春高新,後者因為大股東減持,以及拳頭產品“生長激素”或被納入集採等利空影響下,在5月21日出現閃崩跌停,隨後出現連續回撥。
但與葛蘭、曲揚不同的是,大部分基金經理在去年的爆發性行情中賺得盆滿缽滿之後,一季度已經選擇了套現離場。截至去年年末,持有英科醫療的基金達到283家,今年一季度末已經僅剩42家。
在6月2日的盤後龍虎榜中,3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了6.43億元,其中賣一席位賣出了3.90億元,賣四、賣五分別賣出1.94億元、5869.63億元。按照一季度末持倉以及英科醫療股價不斷下滑的情況,目前持有市值在3.90億元以上的基金不超過5只,分別為中歐基金與前海開源旗下產品。
早在今年4月,受疫情之後業績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不少白馬股在業績披露密集期出現股價:“無故”閃崩,其中華海藥業在4月8日遭到機構集體“砸盤”,5家機構“霸佔”了當天的龍虎榜。
但相比基本面層面的干擾和機構“出逃”,英科醫療大股東減持帶來的機構集體出貨更讓股民更難以接受,甚至有業內人士發出質疑:機構也不看財報和行業發展嗎?不做獨立研判就看大股東臉色買入賣出?
對於此類情況,有投資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如果真的是基金經理集體賣出,也不排除規避短暫波動後重新買入的可能。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