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資訊化發展成就。
十年來,我國佈局建設22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創新能力系統化提高,同時,新興產業加速發展,主流新能源車型續駛里程從150公里提高至500公里以上。隨著我國製造業的創新力、競爭力不斷增強,中國製造也不斷加速邁向中國創造。
製造業創新中心全面佈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產業創新從單點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加速轉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
對此,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徐曉蘭指出,近年來,我國佈局建設了動力電池、增材製造等22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兩個國家地方共建的製造業創新中心,200多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了125個產業基礎公共服務平臺,29個新材料的重點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了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已經成為了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徐曉蘭表示。
企業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辛國斌表示,我國製造業企業創新力度持續加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總額投入強度成倍提升,新產品銷售收入佔業務收入比重從11.9%提高到22.4%,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
在重點領域的創新上,我國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辛國斌指出,近年來,“復興號”高速動車組跑遍神州大地,已經成為當下更快捷、更舒適的出行選擇。“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抵達馬裡亞納海溝,已完成21次萬米下潛,萬米深潛次數和人數居世界首位。超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順利投用,穿山入地,打造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C919大飛機研製取得重大進展,即將取證交付。
此外,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在白鶴灘水電站順利投產,全部機組一年發電量可滿足約750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移動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無人機等技術以及磁共振、超聲影像等高階醫學影像裝備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新能源車續駛提至500公里以上
“我國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服務機器人、智慧可穿戴裝備等產品增勢強勁。”辛國斌表示,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七年位居世界首位,其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1.3倍、價格下降80%,主流車型續駛里程從150公里提高至500公里以上。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現代經濟管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洪濤教授認為,在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之下,作為其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接下來將會向網路化、規範化、智慧化的方向突破。“三者歸納為一點,就是數字化。”洪濤表示,“隨著我國技術和環保事業的發展,新能源車將在城市普及,並廣泛地應用在生產和生活領域。”
洪濤介紹,2018年北京確定了十大高精尖製造業,即新一代資訊科技、積體電路、醫藥健康、智慧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人工智慧、軟體和資訊服務、科技服務業。“智慧技術、數字技術等在這十大製造業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夠促進十大產業相互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並形成相應的生態關係。”洪濤表示。
對此,徐曉蘭指出,近年來我國制定實施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大了技術、標準、政策的支援力度,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對製造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據悉,在智慧製造方面,我國已有部分領域智慧製造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也分別從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
“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國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融合取得了長足進展。支撐融合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融合發展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完善融合發展政策體系,深入推進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等行動,提升製造業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水平。”
73家工業企業入圍世界500強
“十年來,我們著力做強做優做大製造業,製造業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辛國斌表示。
辛國斌介紹,我國製造業企業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一大批領軍企業脫穎而出,入圍世界500強企業的工業企業達到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規模實現翻番,已培育4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762家小巨人企業、848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同時,產業體系完整優勢進一步鞏固,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
“製造業發展顯著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辛國斌表示,近年來節能智慧家電全面普及,汽車快速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千人汽車保有量由2012年的89輛,提高到2021年的208輛。
而在國際影響力方面,資料顯示,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從20.9萬億元增長到37.3萬億元,年均增長6.3%;製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佔全球比重從20%左右提高到近30%。同時,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持續提升,有效增強了我國經濟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辛國斌表示,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向國際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疫苗和醫療防疫物資,在穩定國內經濟的同時,為全球抗疫和經濟復甦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工業和資訊化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供給體系不能完全適應消費升級需要,產業鏈、供應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還有不少薄弱點,部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辛國斌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堅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快製造強國、網路強國的建設步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