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發錢?4月消費資料低迷,餘永定:應該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辦法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近日,房地產、居民消費成為討論最多的話題。

5月14日,#專家建議向受疫情影響百姓直接發現金#被推上微博熱搜,閱讀次數高達2億。

事情源於5月14日,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表示,疫情來了後很多家庭的消費是下降的,這種消費下降有歷史的慣性。為了保居民的消費,要對受影響的百姓直接給予現金補助。

無獨有偶,“這些失去的消費就永遠失去了,包括餐飲、旅遊、酒店等各方面的服務性消費很難彌補。”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近日的一番言論,同樣引發廣泛關注與共鳴。

5月16日,國家統計局釋出了4月國民經濟情況,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1—4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0.9,3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2018年以來新高。

針對消費資料的疲軟,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5月17日對時代財經分析,當前的消費頹勢主要是由收入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以及預期下行引發的消費意願下降、消費能力不足和疫情引發的消費不便所造成的。

“我們應該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辦法,使我們的經濟能夠保持在一個最起碼的增長速度之上,否則的話,會給未來的發展帶來很多麻煩。”5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餘永定對時代財經表達了對經濟下行的隱憂。

在餘永定看來,政府對於財政赤字不必過於擔心,要大力施行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不必拘泥於赤字率要維持在3%以下。

究竟該如何動用財政力量,促進消費?李稻葵、姚洋、張斌等經濟學家早前更是建議政府直接給低收入家庭發現金。

但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此並不認同,他對時代財經表示,雖然消費券可能對個體沒有現金實惠,沒有現金來得更具衝擊和靈活,但大水漫灌的現金也可能流向政府不希望的消費領域,比如炒房,導致消費刺激的粗放和走偏。

直接發錢?4月消費資料低迷,餘永定:應該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辦法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二季度或將是本輪經濟的底部和拐點

在國民經濟執行情況的資料中,關於消費的資料備受輿論關注。據國家統計局,中國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環比下降0.69%,3月下降3.5%。

袁帥對時代財經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措施對多個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很多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遭受鉅額損失,特別體現在餐飲、旅遊、交通出行、酒店住宿等行業。

此外,國家統計局提到,4月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26916億元,下降8.4%,這意味著,汽車銷售疲軟極大拖累消費。

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4月汽車產銷量120.5萬輛和118.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產銷量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月度新低。

“居民消費決策的特點是在收入受到衝擊的情況下會優先削減或延緩大宗耐用品消費支出,如購車購房等,這是汽車銷售受到較大沖擊的一個原因。”一家大型不動產基金宏觀研究副總監嶽翔宇進一步分析,“疫情衝擊上海及長三角汽車供應鏈是汽車銷售下降的另一個原因。”

據悉,汽車供應鏈是一個倒金字塔形,越往上涉及的供應商數量越多,往往以10倍數量級增長。據證券時報報道,對於車企來說,通常一級供應商有幾百家,二級幾千家,再往上就更多了。車企基本只能對接到一級,最多觸及一些核心的二級,越往上風險越高,中小供應商在危機中只能被動停產,但哪怕是缺一個小小的線箍,整車都生產不出來。

供應鏈受阻和復工復產的嚴峻形勢客觀上對車企生產造成極大的衝擊,據乘聯會披露的乘用車銷售周度資料,4月上旬的日均零售僅為2.5萬輛。嶽翔宇告訴時代財經,近期已回升至3.2萬輛左右,預計後續還將回升。

購房也是一個家庭消費的大額支出。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4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5.4%。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2.2%。

房地產消費驟降,剛剛過去的週末,央行和銀保監一起出手,提出對於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20個基點,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現行規定執行。

嶽翔宇指出,央行此舉是落實4月29日的政治局會議指出支援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預計樓市將進一步轉暖。

眾所周知,房地產業的發展對經濟走勢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倘若本輪樓市回暖,能否給經濟帶來一支“強心針”?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地產業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儘管今年以來不少地方“鬆綁”,再加上中央層面也對剛需以及改善性需求提供利息方面的優惠,但如今的“放水”與過去的“放水”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房地產市場未必會反彈。

“以往政策放水,銀行在貸款審查和操作提供很多便利和不規範操作,才促成‘大水漫灌’。”該名業內人士解釋道,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鬆綁與放水能否極大拉動經濟,要進一步觀察。

在嶽翔宇看來,消費的頹勢與經濟的走低既有經濟週期性的因素,也有疫情的突發因素。嶽翔宇進一步分析,我國的新冠確診資料已於4月見頂回落,全國公共物流園指數也已於4月見底反彈,這表明隨著疫情形勢總體顯著好轉,二季度或將是本輪經濟的底部和拐點。

“歷史經驗看,新冠的一過性衝擊後,經濟會步入復甦。隨著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相繼發力,三季度將迎來轉暖。”嶽翔宇說道。

專家稱發消費券比現金效果會更好

由於消費領域主要在第三產業,當消費受到擾動,首當其衝就是失業率。

據國家統計局,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0.3個百分點至6.1%,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分不同年齡就業人群看,4月,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錄得5.3%,高於上月0.1個百分點,為2020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年輕人就業承壓突出,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明顯高於總體6.1%的水平,4月錄得18.2%,較上月上升2.2個百分點,創有歷史資料以來最高。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疫情一旦得到控制,消費是否會迎來反彈?

5月16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斌對時代財經分析,經濟穩定的主要難點是疫情管控限制了經濟活動,消費生產、流通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在張斌看來,疫情管控降低以後,各種經濟活動會有恢復,但可能有“疤痕效應”——很多企業破產以後未必能重新開張,消費者收入受損以後也會影響消費。

對於疫情帶來的“疤痕”,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日前在一個公開場合稱,據其資料研究發現,“今天消費下降1%,未來七八年都會下降,這種下降會有歷史的慣性。”因此,李稻葵呼籲要給受疫情波及較為嚴重的地區的低收入家庭每戶發一萬,透過這個方式穩住未來的消費。

餘永定等經濟學家們呼籲政府採取一切能採取的辦法去刺激經濟。

據國元證券統計,今年前4個月,四川、陝西、天津等20個省市先後發放消費券,涵蓋米麵糧油等必選消費,家電、汽車、酒店旅遊等可選消費,覆蓋領域廣。

據上觀新聞,今年以來20省市合發超34億元消費券,乘數效應最高逾20倍。

接下來是否要加大力度普及和推廣消費券?還是進入到發放現金的階段?

今年3月張斌就曾建議,“對弱勢群體家庭採取為期1年的暫時性收入補貼”,且補貼金額不能太低。5月16日,張斌稱,經濟學家們贊成對低收入群體和疫情防控區域消費者發錢,對受損企業補償,降息和增加基建投資。這些措施都會改善經濟主體的現金流,減少經濟損失。

嶽翔宇則對時代財經表示,今年疫情救濟政策與2020年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格外重視消費。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提出免稅店建設、助企紓困等多方面消費促進舉措,主張創新提質來增強居民消費意願。

對於是否要加大力度普及和推廣,嶽翔宇稱,具體還要看落地的效果,“發消費券比發現金效果會更好,因為刺激消費的原因就在於疫情衝擊下居民消費意願降低、增加儲蓄,發放消費券不僅增加居民獲得感,也會沿著產業鏈傳導,增加銷售商、生產廠家收入,實際是以消費券作為槓桿撬動更多的經濟活水。而如果發放現金,假如居民將現金存起來,就很難起到這種倍增效果。”

袁帥也持相同的觀點,他認為,任何消費券都可以看做是一種定向的貨幣,也就是隻能在某些條件下充當貨幣使用。從對經濟復甦的刺激還有對經濟消費力的操控度上,消費券整體就實惠而言,要比現金更好。

袁帥不太支援直接發放現金,雖然派發現金對民眾而言最實惠,但現金可能轉化為儲蓄而無法刺激消費,因此消費刺激會存在滯後效應,等於遠水救不了近火。

袁帥補充道,如今網路時代,消費券發放渠道非常便利,與發現金相比,消費券見效快,可以精準施策,拉動消費的撬動效應大,能夠獲得數字經濟的賦能,併為政策評估和調整提供決策依據。

“消費券也可以對消費者進行‘畫像’,根據消費者群體的不同而進行不同額度和方式的投放。最後,消費券的乘數效應較大,消費券有很強的撬動效應,往往能以小博大。同平臺企業合作,政府還可以透過財政資金來撬動平臺企業的‘跟投’,發揮金融槓桿的作用。”袁帥解釋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680 字。

轉載請註明: 直接發錢?4月消費資料低迷,餘永定:應該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辦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