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綠地控股在上海舉行媒體會暨2020業績交流會.會議現場,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否認了有關綠地被收購的傳聞,並表示二次混改做強綠地基調未變,此次引進央企背景的金融機構,是大股東之間的合作,春節後戰投可能明朗化.
此次混改,或能幫助綠地控股拓寬融資渠道,然而據綠地最新發布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企業營收持續增長,但盈利能力不斷下降,且負債率達88.28%.對三條紅線全部踩中的綠地而言,央企背景的金融機構加持,央企背景的金融機構加持將對綠地發展帶來怎樣的改變?
二次混改戰投方逐漸明朗
為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綠地控股於2020年7月26日對外公告了二次混改的計劃,最佳化國資佈局結構調整,完善公司股權結構,上海地產集團及上海城投集團擬透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有綠地控股不超17.5%的股份。
或因為二次混改的計劃,在近日傳出的“某十強房企將收購某十強房企”的訊息中,綠地控股成為被收購方的最大猜測物件,而收購方則預估為萬科+誠通組合的國企改革基金或是中海和其他投資者組成的投資人.
對此,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現場表示,沒這個(被收購)的可能性。對這個結構和收購方式,也是昨晚第一次聽到。張玉良進一步稱,中央對國有企業混改計劃,引進的是央企金融機構為主體的股東。
根據綠地第三季度報表顯示,目前綠地股權結構中,以張玉良管理層為首員工持股方代表——上海格林蘭持有綠地35.45億股份,持股比例為29.13%;,上海地產集團及上海城投集團作為上海國資委一方,持股比例為25.82%和20.55%,共計46.37%。
綠地控股董秘王曉東稱,從股權結構來講,我們的管理層為核心,我們也是認定的沒有實際控制人。按照去年二次混改方案,兩家國有股東轉讓國有股權不超過17%,最大上限是17.5%,此前跟傳言中涉及的兩家房企萬科和中海並未有過相關接觸,這個股權結構是沒有變化的。
此外,張玉良還提到,此次引進央企背景的金融機構,是大股東之間的合作,正在進行中。計劃在春節後,目前尚正常開展,無時間表。即使有合作伙伴來,充其量也是財務投資人,不存在收購的概念。
金融機構加持對企業發展助力幾何?
早在六年前,張玉良便主導和推動了上海國資領域最大規模的一場混改.也因此張玉良被業界譽為混改先行者,這次混改直接推動了綠地控股上市.
今天,張玉良再次表示,因為中央對國有企業有三年混改的要求,綠地的二次混改寫進了市政府相關檔案。
王曉東解釋道,此次的股權主要有三個目的,第一,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第二,進一步最佳化國資佈局的結構調整,第三,進一步完善綠地的股權結構.
針對綠地二次混改,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和訊房產表示,綠地繼續做混改,說明第一次混改的紅利已經殆盡,無法再繼續為綠地的發展提供動力.
從財務資料上看,據綠地最新發布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末,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 4813 億元,同比增長12.43%, 營業利潤達313億元,同比減少1.14%,資產負債率達88.28%.
企業營收持續增長,但盈利能力不斷下降.同時據克而瑞統計資料顯示,綠地控股也是2020年TOP10房企中唯一一家年度操盤金額負增長的,同比降幅為8.07%。
“即使以較大比例股權引入央企背景的金融機構,也無法直接緩解其資金壓力的風險”,沈萌提到,“如果是股權轉讓、則新投資者不會直接注資給綠地,而金融背景並不會給綠地融資的太多便利”。
二次混改,央企背景的金融機構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綠地控股的財務狀態目前尚未可知,在監管層三道紅線壓頂之下,綠地降負債已迫在眉睫,已過花甲之年的張玉良仍身負重任。
在今日業績交流會上,綠地對外公佈了“三年三步走”去槓桿計劃,將透過聚焦六大核心措施,有計劃、分步驟、多管齊下降負債去槓桿。同時,綠地2021年將向著6000億以上的收入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