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15元標價2000元,一個暴利行業浮出水面,有甚者5.4億

成本15元標價2000元,一個暴利行業浮出水面,有甚者5.4億

12月17日財聯社訊息,

明月鏡片於12月16日在深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根據媒體報道,明月鏡片是第一家登陸A股資本市場的國產鏡片製造商。

暴利行業浮出水面

根據明月鏡片遞交的招股書內容可知,該公司近年來經營業績穩步增長,且市場佔有率領先於其他競爭者。

根據歐睿國際公佈的相關資料表明,

2016年至2020年這五年間,明月鏡片蟬聯中國大陸市場銷量第一的寶座,份額達到10.7%。

另外,近視已經成為當下全球性的重大問題,青少年近視人口占比持續提升。

成本15元標價2000元,一個暴利行業浮出水面,有甚者5.4億

受此影響,全球眼鏡產品市場規模不斷壯大,根據全球調研機構Statista公佈的資料可知,

預計在2023年,全球眼鏡產品市場價值將達到1395.48億美元。

面向如此廣闊的市場,已經打下堅實基礎的明月鏡片有望取得更出色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明月鏡片的上市不僅讓更多人看到了鏡片行業的廣闊前景,而且還暴露出了鏡片行業的暴利。

招股書中資料表明,早在2018年時明月鏡片的毛利率就高達44.34%。

在2021年前三季度,這個數值增長至56.57%,創造了歷史記錄。

成本15元標價2000元,一個暴利行業浮出水面,有甚者5.4億

毛利率緊追茅臺

需要注意的是,明月鏡片的高毛利並非特例,

例如國內第一家眼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在

2020年鏡片毛利高達81.52%,鏡框的毛利達到73.16%。

要知道,被業內炒瘋的茅臺,毛利率動輒90%以上,已經是國內毛利最高的企業之一。

雖然相比茅臺,明月鏡片和博士眼鏡的資料還差一些,但也算是國內毛利率非常高的企業。

另外,

12月13日觀察者網訊息,單副鏡片成本只有15元,但在網路上的標價通常高達2000元。

成本15元標價2000元,一個暴利行業浮出水面,有甚者5.4億

再根據明月鏡片公開的招股書內容可知,在2021年上半年,該品牌每片鏡片的單位成本只有7.31元。

這與大多數近視者印象中,高階、高科技、高價的鏡片大相徑庭,中間商能夠從中賺取的差價之大可想而知,眼鏡行業著實暴利。

明月鏡片預計,

該公司

2021年的營業收入有望在5.4億元到6.43億元之間。

不過,令筆者頗為意外的是,即便眼鏡行業如此暴利,明月鏡片的淨利潤率卻並沒有毛利率那樣出色。

看似暴利,實則受制於人

頂著近50%的毛利率,明月鏡片近三年來的淨利潤率不超過13%,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率更是不到10%。

很顯然,眼鏡行業的頭部企業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賺錢,那麼,靠高毛利得來的鉅額進賬去哪了呢?

成本15元標價2000元,一個暴利行業浮出水面,有甚者5.4億

筆者認為,

一方面是被

明月鏡片等企業拿去做營銷。

以明月鏡片為例,該公司用於宣傳的費用逐年增長,除了持續投放大量廣告之外,明月鏡片還開始贊助各種綜藝節目,甚至邀請著名演員陳道明擔任品牌代言人。這些,都花費了明月鏡片不少資金。

另一方面,鏡片製造公司還要向上遊供應商交付鏡片原材料的採購成本。

因為國產鏡片製造商中,很少有公司能夠同時掌握原材料的生產能力,尤其是在高折射率鏡片材料行業,包括三井化學、韓國KOC等日韓企業長期掌握著主導權。

所以,雖然國產眼鏡品牌數不勝數,但真正掌握核心技術,不被上游原材料卡脖子的屈指可數。

成本15元標價2000元,一個暴利行業浮出水面,有甚者5.4億

明月鏡片就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實現原材料自給的中國鏡片企業,這是因為該公司與日本三井和韓國KOC達成了相關合作。

也正因如此,該公司的淨利潤才會穩步提升。不過,在這方面明月鏡片畢竟是特例,大多數中國鏡片生產企業都面臨著原材料被卡脖子的困境。

同時,這些企業還需要花錢為品牌做營銷宣傳,以吸引更多的經銷商和流量。

然而,眼鏡並非消耗品,所以眼鏡店的冷清程度之高,絕非一般門店能比。故而,

不少近視眼的消費者去配眼鏡時,基本都會聽到店員建議,最好半年或者一年換一次眼鏡。

寫在最後

近年來,防藍光眼鏡也逐漸成為主流,眼鏡店又有了一個可以賺錢的噱頭。

對此,不僅央視曾曝光過部分防藍光眼鏡不合格,而且中國科普博覽也曾在今年上半年科普道:市面上許多藍光眼鏡的防護效果跟墨鏡差不多。

另外,根據研究表明,當下來自手機、電腦等裝置的日常照明亮度,其實並不足以傷害到人眼,更無需防護。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70 字。

轉載請註明: 成本15元標價2000元,一個暴利行業浮出水面,有甚者5.4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