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成立30週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如期而至,改革後股票日漲跌幅限制由10%放寬至20%。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創業板的漲跌幅調整令深滬主機板及中小板的交易量受到巨大影響,外界關注的創業板“虹吸效應”給市場帶來衝擊和思考。
9月27日, 由《華夏時報》主辦的“區域性20%漲跌幅對全市場的影響、改革建議及投資策略應對”投資沙龍召開,券商、基金、投資者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從多角度、全方位進行交流,剖析市場影響,展望發展趨勢,提出應對策略,為制度改革建言獻策。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中國市場學會學術委員付立春在會上建議,應加速提前推行註冊制。
第一,在現有的監管環境下面,嚴格推廣落實建制度、不干預和零容忍。
第二,加快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專業化。“專業化並不一定是機構化,散戶裡面也有很多專業人士。”
可以逐步推進,比如說中小板可以嘗試去推進試點註冊制。按照現在的路徑,與科創板和創業板最接近的是中小板,可以嘗試逐步推進。同時,可以讓既有的試點註冊制內容更新或者是深化,創業板中的一些更靈活、更市場化的試點成功的內容,可以推廣到其他的板塊,比如科創板、新三板精選層等。
總之,20%的漲跌幅可以提前先行在中小板鋪開,然後再逐漸全面鋪開。
超預期的改革
付立春在會上分析指出,創業板20%漲跌幅,它並不是一個單獨起作用的核心因素,甚至不是一個主要的因素,它是在包括散戶化在內的一系列系統背景下才產生了它的影響。
在付立春看來,除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積澱和背景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在裡面。20%漲跌幅只是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當中很小的環節。除了交易制度,從發行、一級市場投資,中介各個環節來說,都有很多的突破和創新,這些整個構成了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整體。
為什麼是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付立春指出,試點註冊制和科創板是同時產生的,而創業板的試點註冊制,它和科創板不完全一樣,在方方面面都有更多的突破和創新。
付立春分析稱,很大程度上創業板的試點註冊制結構性、系統性方面都更為突破,更加具有靈活性。無論從企業的角度、券商的角度、投資機構還是投資者,很大程度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帶來了制度紅利,吸引力很大。
“很重要的一點,創業板是一個存量市場,一方面從政策角度而言,它去撬動其他的主機板、中小板。另一方面,它的存量有很多投資者,存量優勢很大。”付立春如是說,“創業板註冊制首批新增企業數量比較有限,存量優勢與靈活的全方位試點制度結合在一起,爆發出了整個創業板目前的結果。
在付立春看來,創業板改革執行已經有一段時間,它無疑是成功的,且必須是成功的,而這個成功一定程度上是超預期的。
破解虹吸效應
付立春認為,創業板可能最有吸引力,就會產生“虹吸效應”,由於太靈活了,存量的力量太大了,所以造成了交易量的爆發。
付立春坦言:“虹吸效應”短期內集中釋放,已經造成了創業板自身個別的板塊、個別的股票有泡沫化的風險,而且是快速的泡沫化。快速的泡沫化後有可能是快速的泡沫崩裂。風險集中快速集聚,所以要提前引起重視。
當然,除了“虹吸效應”,還有“綜合效應”。付立春表示,如果一箇中小企業想登陸資本市場,除非它具有的實力與抱負過小或者過大,否則大機率可能會優選創業板,註冊制條件下是否會形成資產端數量及質量問題,而過度的散戶化、過度的投機化,則是潛在的資金端問題。資產與資金兩端的問題交織一起,透過高頻反饋加強,可以引起更多重視。
從長期來說,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影響很積極、很正面。付立春表示,存量市場註冊制改革非常成功,而且是超預期成功。從這個角度來說,對20%漲跌幅等一系列註冊制改革來說,可以在主機板、中小板、新三板精選層等加速推進。
付立春直言:雖然創業板的改革是存量的改革,但它不是雙軌制的改革。如果虹吸效應過於猛烈、程度過於大的話,那就需要注意異化成替代效應的風險。
一面是火焰、一面是海水的局面應該不會持續存在。付立春建議,可以加速全面推行註冊制,加快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專業化。
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從監管層角度來說,是市場化、法律化和國際化。付立春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國際化的優先順序可以下調,而專業化可以特別強調提出來。一定程度上,近期市場發展出現了專業化、機構化方向的背離,不符合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和經驗趨勢,專業化應該可以加速推進。
同時,付立春指出,投資者教育、保護方面還有改善的空間。一方面是專業知識的普及推廣,另一方面則是從市場當中鍛鍊成熟。這可以是制度化、市場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