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戴姆勒和Stellantis等主要汽車製造商一直在競相確保歐洲的電池供應,但在尋求電動化的過程中,它們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尋找足夠的電池原材料。
如果無法獲得足夠的鋰、鎳、錳或鈷供應,可能會減緩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速度,使電動汽車的成本更加昂貴,從而影響到汽車製造商的利潤率。
Ultima Media汽車分析師Daniel Harrison表示:“整個電池供應鏈的供應是否能滿足需求,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特別是鋰、鎳、錳和鈷等原材料供應將面臨瓶頸。
電池原材料諮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BMI)的市場專家認為,歐洲將面臨“巨大的原材料脫節”。歐洲向電池工廠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在原材料提取方面的投資十分缺失。
BMI的價格和資料分析主管Caspar Rawles解釋說,在一年之內,碳酸鋰的價格已經上漲了一倍多。以鈷為例,剛果擁有世界最大的鈷儲量,但是有時需要在惡劣的工作條件下開採鈷,所以預計鈷價格也會上漲。
在原材料供應鏈的最初階段,新礦的開發大約需要7年時間。Rawles說:“歐洲並不是唯一一個提高電動汽車生產目標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區。
一場全球競賽正在進行。大眾等汽車製造商正試圖透過簽訂獨家供應合同,來確保原材料供應。
目前,鋰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智利;鈷來自剛果;石墨來自中國;最大的陰極和負極材料處理器來自日本。但由於貿易爭端中關稅的提高,以及物流問題的干擾,進口商品可能變得更加昂貴。
因此,為了解決瓶頸和成本問題,歐洲正在本地投資原材料開採,在歐洲,鋰尤其容易獲得。創業公司Vulcan Energy正致力於從德國萊茵河上游平原的地熱水中獲取二氧化碳中和鋰,並已與雷諾簽約。
Harrison說:“我們將需要很多像Vulcan Energy這樣的專案——在每個歐洲國家都有一個這樣的專案,我們就有機會在歐洲建立供應鏈。”
EIT InnoEnergy公司估計,到2030年,歐洲可能會開發其所需原材料的四分之一,因此該公司正在努力籌集更多資金,希望進一步在歐洲投資原材料專案。
回收利用也可以解決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問題。但在這方面,歐洲也遠遠落後於中國。EIT InnoEnergy公司的Dalwigk表示,目前,回收材料只能滿足10%到20%的需求。
Harrison說,歐洲向電動汽車的轉型面臨減速的風險。不過,他補充說,他認為歐盟和歐盟成員國必須要採取行動,比如為勘探和回收提供更多補貼,“因為無論從經濟還是生態層面來說,這都事關重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