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嶽斌:科技創業是一場十項全能競爭|「X·36Under36」專家訪談

由 段幹方 釋出於 財經

出品|36氪創投研究院

如你所見,這一代的創業者正在湧入硬核的科技賽道;中國的創投領域也正從「模式創新」過渡到「底層創新」

我們相信,中國正在、也已經湧現了一批嶄新風貌的創業者。去年11月,36氪啟動了「X·36under36」徵集計劃,也正基於這樣的前提,我們旨在更早和更大範圍地發掘可能偉大的創業者。

為了夯實以及豐富我們對創業者的理解,在這場“大型社會實驗”中,我們將邀請更多的人來分享他們對創業乃至中國商業生態的理解。他們可能是知名院校的教授,可能是已名聲在外的企業家,也可能是閱盡千山的投資人。

徵集計劃啟動至今,我們已經收到了超過 700+ 位創業者的報名,涵蓋人工智慧/機器人、消費新品牌、醫療健康等20+個細分領域。我們的報名還在進行中,點選進入報名連結。感謝每一位創業者對36氪的信任。

新一期訪談,我們邀請到高榕的創始合夥人嶽斌先生。

2014年,與創始合夥人張震、高翔一起創立高榕資本之前,嶽斌曾就職於IDG資本。他在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還曾是中學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成員。

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嶽斌

關於嶽斌對於技術演進趨勢的預見,最有代表性的當屬他投小米的故事。

嶽斌透過行業研究、MIUI論壇、招聘資訊,以及行業上下游的調研,推演出小米要做與軟體結合的智慧手機,成為當時第一個看懂小米模式主動聯絡投資的外部投資人,也由此在小米估值2.5億美元的輪次,爭取到了投資機會。

後來的嶽斌,專注於新技術領域早期和成長期投資,在高榕主導投資和管理了石頭科技、華米科技、Nuro、Innoviz、依圖科技、元象XVERSE、超引數科技、深鑑科技、芯華章、芯耀輝、非夕機器人、星猿哲科技、銀河航天、Oasis Labs等一批人工智慧、機器人、智慧硬體、半導體、區塊鏈等行業的世界級科技企業。

上述絕大部分的投資,都是在公司成立的很早期。例如,Nuro在2016年第一輪融資時,高榕是領投方。

當下的硬科技時代是怎樣一種圖景?這一代的科技創業者是怎樣的畫像?高榕在投資硬科技時,使用何種投資邏輯以及投資人與創業者又該構建怎樣的一種關係?

以下是嶽斌先生的回答,經過36氪編輯:

1.當下硬科技時代的圖景

科技領域一直處在持續創新發展的長週期中。當下科技創新進入到一個多領域、多層次、主體豐富、人才豐富的狀態。

從領域來看,人工智慧、機器人、半導體、生命科學、自動駕駛、航空航天等行業都全面發展;從行業主體來看,科研機構、行業巨頭、創業公司都實現了很多突破;科技領域創業者的來源和畫像也越來越豐富,本土大公司的科技人才、海歸創業者、學界科學家、頂級高校畢業的PhD等人才,都投身到科技創業的浪潮中,並快速成長進化。

科技創新企業也開始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科技領域創業,從基礎研發、到尋找Product-Market Fit(PMF),再到規模化、商業化,需要一段時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很多科技創新企業已經步入新的階段,創新產品已經被市場接受、實現規模化生產和銷售。

交叉領域的科技創新非常豐富,產生巨大的機會。智慧化、機器人等技術開始跟基礎科研、生命科學、工業製造等結合,在這些不同學科技術的交匯點,創新層出不窮。

2.這一代的科技創業者

半導體領域技術壁壘高、產業鏈條長,仍然以深耕產業多年的成熟創業者為主。其他科技領域,年輕創業者也可以成為重要力量,重新定義其所在領域的重大創新。

科技創業是一場十項全能的競爭,技術、產品、商業化、組織、融資等各方面缺一不可。初創公司很難具備所有的能力,最終考驗的是創始人的學習能力。

我之前在內部跟同事交流的時候說過,推動人類跨越星際、尋找到新的家園,什麼樣的技術最重要?星際發動機當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類學習進化的能力。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很多創始人進步很快,完成了從科學家到企業家身份的轉變,學習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比如,軟體背景的創始人積累了硬體能力,創辦出軟硬結合的優秀公司。技術背景的創業者顯示出了很強的商業化能力,實現了規模化收入。還有不少創業者在交叉領域中尋找到了商業機會。

例如Nuro,逐步實現無人自動駕駛送貨車的商業化場景落地和規模化生產。我們在過去一年新投資的科技創業公司,針對新的需求和趨勢,開發領先的產品和技術,例如元象XVERSE,針對未來3D數字世界的需求,融合圖形學、高效能計算與儲存系統、音影片編解碼、實時通訊和人工智慧演算法等多項技術,自研「端雲協同」3D互動引擎等。

3.高榕的科技投資打法

從2014年開始,高榕在科技領域進行長線投資。科技投資策略上,我們整體保持一致性,希望在各個細分方向上走得更深。

高榕在技術領域的投資,注重產業鏈佈局。以半導體為例,半導體產業鏈包括設計、製造和封裝等核心環節,以及底層支撐的EDA、IP、裝置和材料等。同時,因為半導體領域技術壁壘高、產業鏈條長,仍然以深耕產業多年的成熟創業者為主

在EDA方向,我們投資了芯華章、芯行紀。IP方向,我們投資了芯耀輝。芯華章董事長王禮賓、芯耀輝董事長曾克強、芯行紀董事長施海勇都擁有20多年在通訊、IT和半導體行業的運營、銷售和管理經驗,見證了晶片產業的技術變遷和國內晶片行業的成長。

在晶片設計、製造和封裝,核心材料與裝置,我們也進行了系統性的投資。我們根據市場切入機會,佈局了UWB、WiFi6、GaN等方向,挖掘並投資了一系列優秀團隊。這也要求投資團隊對產業上下游有更深的理解。

4.關於技術的信仰

我們相信當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對技術、以及技術解決的問題有一致信仰時,彼此是可以深層次理解與交流的。

過去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一起共事的優秀公司的創始人成長進步非常大,由衷的開心和欽佩。這個過程中,我們都會經歷挫折、對心力的挑戰,從結果來看,事情會有很大的進展、人也有很大的成長。我覺得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完美關係是——互相理解、共同進步。

今天的創業與競爭環境,對創業者提出更高要求,同樣也對投資人提出更高要求——能否對公司有針對性的幫助,聚合產業、戰略和政府資源,更加深度賦能創業者。

具體工作中,在公司融資過程中,保證合規的前提下,儘可能地讓投資流程簡單、幫助公司節省時間;在公司發展的關鍵節點,和公司共同判斷行業大勢、技術趨勢;在公司需要落地時,幫助公司尋找到適合的園區;在商業化過程中,幫助公司對接產業資源等等。我們希望給予公司全方位的幫助。

當然,成事的核心還是創始人和團隊。很多科技領域的創始人,會站在一個更底層的思維去想問題。想問題會很深,到底要做什麼事情,接下來的路徑和關鍵節點,以及找到最合適的人、內部的機制如何建設等。

我們也看到,當一家科技公司單點技術積累得很好、組織成長得很快,新業務能夠自動生長出來,整個公司看起來像一個生命。

科技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理解的越深,你就會看到更多可能性,越會願意為之做出更大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