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個月股價暴漲356%!廣宇發展置出200億地產資產,“笑納”19個漲停板

由 豆更生 釋出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陳澤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脫離房地產,股價翻四倍,一場未落地的重大資產重組,讓上市了28年的老牌房企廣宇發展,股價從貼地飛行竄升至歷史高位。

12月6日,廣宇發展披露重組草案後股價再次異動,收盤大漲10.01%至21.99元/股,這是自9月5日重組訊息首次公開以來,廣宇發展收穫的第19個“漲停板”,其中還包括一個“十三連板”。

彼時,廣宇發展釋出公告稱,將徹底剝離房地產業務轉向新能源賽道,股價隨即應聲上漲,而最新收盤價(12月6日21.99元/股)相當於重組訊息公開前最後一個交易日(9月3日4.82元/股)的4.56倍。而在此之前,受累於房地產低迷的大環境,身為央企成員的廣宇發展亦隨行就市,股價連續多月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重組訊息雖已經過3個月的消化,但最新進展依然令市場十分激動。按照草案,廣宇發展準備剝離的房地產業務,不僅能換來一家處於上升期的新能源公司,還將獲得高達131.97億元的現金。

“廣宇發展拿到的現金補償比原本預期的要多,而這些錢以後可以用來繼續投資新能源資產,這是引起它股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分析道。

廣宇發展切換賽道,獲131億現金

本次資產重組計劃透過資產置換及資產出售的方式進行,即廣宇發展將所持全部23家子公司股權置出,置入魯能集團與都城偉業合計持有的魯能新能源100%股權,估值差額部分以現金方式補足。草案顯示,這23家子公司的評估值約為249.06億元,魯能新能源的評估值將近117.09億元,標的資產之間的估值差額即為131.97億元。

這23家子公司涉及房地產公司及物業公司,幾乎是廣宇發展所有收入的來源了,而重組完成後,廣宇發展的主要業務將由房地產開發與銷售,變更為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投資和運營。

時代財經瞭解到,2018-2020年廣宇發展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70.57億元、229.87億元和197.51億元,歸母淨利潤為25.02億元、31.42億元和22.12億元。

而2019-2020年及2021年1-8月,魯能新能源的營業收入21.9億元、23.8億元和23.71億元,歸母淨利潤為3.51億元、3.48億元和5.0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即不含補貼)後歸母淨利潤為3.08億元、2.84億元和4.49億元。

魯能新能源旗下27家子公司進行了業績承諾“兜底”,即2022-2024年承諾產生的扣非歸母淨利潤之和分別不低於7.68億元、8.08億元和8.67億元。根據草案,在利潤補償期間內,如任何一年業績承諾資產的實際淨利潤數低於承諾淨利潤數,魯能集團和都城偉業應將差額部分廣宇發展進行補償。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該承諾主要基於現有專案而制定的保守目標,其預期如果置換成功,魯能新能源將在2022-2023年獲得歸母淨利潤的更好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證券在11月10日的報告中指出,全社會用電量增長推動需求、政策支援清潔能源、棄風棄光問題持續緩解和技術進步帶動成本穩步下降等因素,共同驅動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處於風口行業的魯能新能源裝機容量正在快速增長,機組執行效率提升也在帶動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不愛房地產,資本市場更愛新能源

新能源業務的增長潛力,正是廣宇發展選擇將其置入上市平臺的重要原因。

關於本次重組的目的,廣宇發展在其公告中解釋稱,一是為了把握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機遇,實現上市公司轉型升級;二是為了解決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魯能集團、關聯方中國綠髮和都城偉業的同業競爭問題。

時代財經瞭解到,廣宇發展由魯能集團持股76.13%,而魯能集團由中國綠髮100%持股,後者同時持有都城偉業100%股權。根據草案,除了廣宇發展,魯能集團還控制了18家涉及房地產開發業務的企業;而都城偉業亦控股一共18家涉及房地產開發業務的企業。

實際上,除了廣宇發展,近來不少房企也在剝離房地產或進行多元化投資,比如中天金融剝離中天城投轉型金融,順鑫農業掛牌轉讓順鑫佳宇以聚焦主營業務,以及雅居樂投資威馬汽車等,不少人認為是房地產的低迷環境致使房企紛紛轉型、尋求其它利潤來源的結果。

不過,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廣宇發展剝離房地產的邏輯有些不同,“房地產的低潮或高潮不是原因,核心原因在於目前新能源正處於發展的高潮,在這個時間點將房地產剝離上市平臺從而置入新能源,都有助於推動新能源更好地發展,不管是為它做融資,還是建立品牌”。

該人士表示,這正是自9月5日重組訊息首次公開以來,廣宇發展股價表現強勢的主要原因。時代財經瞭解到,截至12月6日收盤,廣宇發展已收穫19個漲停板,包括一個“十三連板”。12月6日廣宇發展的收盤價為21.99元/股,對比重組訊息公開前最後一個交易日9月3日收盤價4.82元/股,短短三個月股價漲幅高達356.22%。

“近期大家對房地產確實比較悲觀,未來房地產達到改革效果後,資本市場也不一定會給予較高的估值,所以用一個新的業務放到上市平臺,確實能獲得更高的估值,但目前這個方案還沒完全落地,還是具有一定的風險。”上市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