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雙創開新局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對外公佈,這為海歸人才深化創新創業指引了方向,也是做好“十四五”時期海歸創新創業計劃的根本遵循。

海歸在國際視野特別是國際業務等方面具有優勢,也是中外交流的民間渠道。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海歸創新創業勢頭有所增強,海創企業聚群效應顯著。

當前,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正在經歷深刻重構,從趨勢看主要發生在4個方面:關鍵行業迴歸本土;區域合作深化;佈局分散化以增強產業鏈抗風險能力;跨國企業佈局強調貼近客戶和市場生產,內需市場在吸引供應鏈佈局中的重要性迅速上升。

對標世界,“十四五”時期培養出新一代具備海歸背景的領軍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家非常重要。

創新活動的特點決定了首先需要活躍的市場機制,同時也要有相應的制度設計以匹配創新的內在規律。而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的突破更需要大量資本投入,需要國家力量和市場力量聯合推動。許多海歸轉型成為“創新型企業家”的過程並不容易,創新型企業家不僅善於將新的發明創造或者創意思路轉變為經濟效益,還能透過對研究開發活動持續投入,促進新技術的產生,甚至參與一部分帶有公共產品性質的基礎研究並創造出科學成果,從而實現“科技-商業化-科技”的良性迴圈。

“十四五”時期中國海歸創新型企業家的使命責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處理好科技創新與商業化有機結合的關係,具體來說可以重點關注以下3個方向:

一、善於沉澱技術,提高向上遊進軍的意識,增強跨界競爭的能力。

實現上游核心元器件的本土化供應是大方向。在未來,掌握上游技術不僅僅是產業競爭的需要,也將是市場的剛性要求。

全球分工的底層邏輯正在發生變化,區域型及關聯型的模式可能會成為主導,供應鏈的垂直整合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產業鏈變短的情況下,誰能掌握上游技術和上游核心元器件,誰就能佔據主動地位。

二、保持技術創新的獨立性和可持續性。

技術創新型企業初始規模往往比較小,需要與中下游的大公司做更深度的繫結。對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來說,創業伊始由於受到各種產業和資本加持,初步發展環境不錯,但這也類似於“溫室養花”。早期的過度關注以及與某利益方過早繫結,有可能會更早地觸碰到技術發展的“天花板”。技術創新活力是創新型企業的根本,如何在獲得發展支援的同時保持技術創新的獨立性和可持續性是對海歸創新型企業家能力的考驗。

三、藉助政策東風,全面提升能力。

對於創新型企業來說,擁有核心的源技術至關重要,同時,綜合開發下游的終端製造以及雲端應用平臺、打造渠道與品牌,也是商業成功的關鍵。對具備國際視野的海歸創新型企業家來說,也要更好地藉助國家利好政策所提供的廣闊機遇,打通產業鏈之間、端與端之間的不同環節。

以“十四五”為新起點,海歸創新創業立足於新的發展階段,不僅要在總體上秉承創新驅動、支援創新發展,也要充分發揮自己作為企業邁向國際市場橋樑的作用。中央提出,中國要在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而在這個過程中,海歸一定會做出更大成績,開創出嶄新局面。

(作者系北京海歸創億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北京海歸科協主席)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78 字。

轉載請註明: 海歸雙創開新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