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徐建民:半個多月的時間,就有2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東被動減持的公告。顯然,近期大股東被動減持的問題值得市場各方關注。受訪專家認為,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應該按照現有規則提前釋出預警公告,以便減少由此帶來的市場波動。
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期,上市公司股東的被動減持賺足了眼球。《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統計,6月1日至6月17日,有2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東被動減持的公告。
被動減持的股東包括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持股5%以上股東等。被動減持的原因有多個方面:公司股東存在債務糾紛,被司法劃扣、司法拍賣;大股東股票質押違約遭遇強制平倉;受可轉換公司債券轉股及前期公司股東減持的影響,股東的持股比例被動稀釋等。
如,6月16日,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公告稱,由於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有借貸合同糾紛,法院決定對其持有的股票予以司法處置強制變現,由華泰證券協助執行。華泰證券擬自本公告日起2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透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38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6%。6月17日,一家主機板上市公司釋出公告稱,公司董事、總經理、實控人質押給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股票因觸發協議約定的逾期條款,779.2萬股股票被廣發證券處置導致其被動減持,佔公司總股本的1%。
上市公司股東被動減持的情況備受市場關注。在滬深交易所互動平臺上,投資者追問相關公司,股東被動減持對其經營管理是否產生影響?被動減持後才啟動披露資訊工作是否合適?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李興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較於股東主動減持,被動減持可能在短期內對公司二級市場估值影響更大。尤其是公司主要股東陷入債務糾紛,導致持有股份被司法劃扣或拍賣的被動減持,有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對公司經營情況產生重大不確定性影響,從而可能導致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當然,股東被動減持原因很多,也有可能是公司戰略調整,帶來後續兼併重組預期,所以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釋出被動減持公告後股價上漲。”李興表示,總體來看,投資者還是要重點關注上市公司經營情況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優選經營佳、賽道好的優質公司,分享企業發展和行業擴張的紅利。
至於被動減持行為存在的資訊披露問題,巨豐投顧高階投資顧問丁臻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股東、董監高、持股5%以上股東,具有持股優勢、資訊優勢、持股成本優勢,其減持股份直接涉及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秩序,儘管觸發被動減持的原因不一樣,減持的時間、數量往往不由股東自主決定,但被動減持的比例、時點、披露的監管要求不會因此而“打折”。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因司法強制執行、執行股權質押協議、贈予、可交換債換股、股票權益互換等減持股份的,適用該細則。
根據《細則》,股東在減持的事前、事中、事後,須披露相關資訊。具體包括,在減持實施的15日前公告減持計劃,披露減持股份的數量、來源、原因、時間區間、價格區間等資訊;在減持時間或數量過半時,公告減持進展;在減持實施完畢後,公告減持結果。由此可見,主動減持和被動減持的信披要求是一樣的。
丁臻宇認為,強化股份減持包括被動減持的資訊披露,有助於維護證券交易秩序,促進市場穩健執行,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