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30年 海信走出家電“新絲路”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王楠】3月1日晚間,海信家電釋出公告:擬以13.02億元認購三電控股股份開拓汽車空調市場,交易完成後,海信家電將持有三電控股約75%的表決權,成為三電控股的控股股東。

近年來,海信在全球複雜競爭環境下出海逆勢增長,從2015年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到2018年收購東芝映像系統公司、再到同年併購歐洲高階白色家電品牌Gorenje (古洛尼),“造船出海”的海信不僅在海外做大做強了自己的品牌,還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併購,讓海信的出海隊伍從一艘船逐漸成長為一支艦隊。

那麼,這艘艦隊是如何養成的? 

出海30年 海信走出家電“新絲路”

開疆拓土 建立“根據地”意識

作為中國“走出去”的第一批企業,海信已經在海外穩紮穩打了30多年。

根據2020年財報顯示,海信集團年營收1409億元,同比增長11.1%,來自海外市場的營收達到548億元,同比增長18.6%。

“海信內部經常說,企業走出去要有建立‘根據地’的思想,不要想著進進出出,否則進去一次‘花了錢’,出來一次‘丟了人’。海信認為,國際化必須是產品研發、製造、品牌和營銷等全方位的國際化,不能只是單一的‘借船出海’。” 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說。

在海信內部,很多員工都曾有這樣的經歷——突然收到朋友發來的資訊或照片,說是在澳洲的酒店裡,法國的房車上,德國的賣場裡,南非的馬路邊,看見了海信的電視冰箱產品或廣告牌。

這正是海信國際化的最大特點。最初,中國企業大多選擇“借船出海”,畢竟做OEM既簡單又安全。但海信選了最難的“出海”之路——做自主品牌。

與很多出海企業採用的代工方式不同,並且這三十年來,海信始終堅持做高階產品,建設研發中心以及製造工廠。

這些年,海信先後在歐洲、澳洲、美國等地建立了研發中心和工廠,廣佈渠道,陸續完成本土化運營。海信電視和冰箱產品在南非、日本、澳洲和墨西哥等地已經佔據市場前三甚至第一。

不久前,海信還計劃為其南非工業園區追加投資2000萬南非蘭特(約合886萬人民幣),用於增設太陽能設施,持續加碼海外市場佈局。

截至目前,海信在全球已經形成了擁有16個工業園區、16個研發中心、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業務版圖。

因地制宜 打造本土“中國式管理”

眾所周知,說起海外市場,文化衝突、企業管理理念不同始終是“出海”企業躲不開的問題。

“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併購中我們逐漸體會到,隨著中國公司在競爭性領域的快速壯大,有鮮明特點的‘中國式管理’是有競爭力的,這對過去在跨國併購中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訊號。” 賈少謙表示。

2018年,海信併購歐洲高階白色家電品牌古洛尼,但在併購初期還新發型古洛尼的產銷存管理方面與國內有很大不同。古洛尼采取的是“以產定銷”模式,按照年度計劃進行生產,每年要生產多少是提前確定好的,根據生產的目標去推動銷售。而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以及競爭加劇,“以產定銷”模式已經不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發現這個關鍵後,如何讓當地員工扭轉意識,把“以產定銷”轉變為“以銷定產”,以客戶的需求、市場的需求來進行生產,是解決長期資金問題的第一步。

“外派團隊用了近一年時間來了解古洛尼每個業務環節、每個流程,規劃‘戰略地圖’,針對古洛尼在歐洲各地的市場份額、產品優劣勢等做出分析和針對性的部署,利用海信在西歐比較強的市場推廣古洛尼產品,在東歐藉助古洛尼比較強的市場,推海信電視、冰冷洗等產品,整合系統優勢做大做強的改革在歐洲區迅速展開並顯現優勢。” 海信外派團隊負責人劉超表示。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海信外派團隊負責人劉超說:“我們會告訴當地員工,第一是理論上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第二是行業的標準是什麼,第三是我們歷史上最好的水平是什麼。我把工作的邏輯思維告訴你,你來告訴我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應該怎麼做。而不只是被動接受我們的指令,這樣效率就會大大提高。”事實上,這種方法十分奏效,當地員工的素質普遍都很高,當他們理解和認可了公司的發展思路之後,執行效果一般都會非常好。

如今,古洛尼從去年6月份開始已連續實現盈利,且經營態勢持續向好。

而海信在進駐之後整合東芝電視業務時,也同樣面臨著不同文化的巨大差異。派駐到東芝電視的海信管理層發現:在給日本員工安排工作或提要求的時候,他希望海信能講清楚為什麼要他這樣做。如果他理解並接受,他都會積極承擔責任,但是如果他不理解,他會拒絕去做。

海信意識到,如果讓外派TVS的中國幹部擔任職能部門負責人,他們可能會習慣於用國內思維方式去管理。於是,海信集團對TVS的人事任用遵循了一個基本原則:本土化管理,即所有部門正職均聘任日籍管理者,一名副職由總部外派幹部擔任,並給年輕骨幹創造大展身手、發揮才幹的機會,給了更多年輕人希望,也正向激發整個員工隊伍的活力。

對此,南京大學教授趙曙明表示:“以小見大,海信為代表的中國企業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道路,在經營實踐中不僅僅是吸收西方管理經驗,而且集合企業管理智慧,形成了典型的中國式管理。“

而賈少謙也認為,過去中國沒有真正競爭性領域裡的世界級大公司,大家對中國式管理的信心的還不足,學的都是西方管理學,而海信在與國外企業同臺競技的過程中,尤其是出海過程中的幾次跨國併購,深刻地感受到,隨著中國公司在競爭性領域的快速壯大,有鮮明特點的“中國式管理”這種東方管理學也是很有競爭力的。

“高調做事” 貫徹海信特色營銷

海信認為,要成為全球品牌,就必須要在歐美主流市場建設品牌,就要不斷繫結世界頂級賽事,持續打造Hisense Sport IP。這幾年來,海信不斷摸索建設品牌的路徑,持續發力全球特點營銷,縮短了消費者認識、接受一個品牌的過程,海信全球化發展能力不斷提升,也把海信品牌在全球帶到了新的高度。

2016年,海信贊助歐洲盃,作為56年來第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歐洲盃贊助商,海信以頂級品牌形象首次出現在全球億萬消費者面前。2018年贊助俄羅斯世界盃,成為世界盃百年曆史上第一個中國電視品牌。2020年,海信再次贊助歐洲盃。體育營銷已經成為海信征戰全球“品牌高地”的利器,不斷支撐著海信品牌逐步邁向全球的中高階,加速著海信的全球化發展。

以2018年世界盃為例,據益普索世界盃賽前、賽後調研資料顯示,海信電視在國內的認知度提升了12個百分點,海信電視已成為電視品類消費者認知的第一品牌;同時,世界盃賽後,海信電視在海外的整體認知度提升了6個百分點,重點市場英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西班牙、日本等國家認知度均顯著提升。

“海信的體育營銷最早伴隨著海信自主品牌的全球佈局。海信對歐洲盃、世界盃的長線贊助,在2020年疫情期間發揮出其巨大價值,展現了強勢品牌的營銷態度。2021年海信將延續頂級賽事贊助戰略,歐洲盃後仍會將體育賽事贊助作為主線進行強化。” 海信品牌管理部負責人說。 

周厚健曾說:“讓世界消費者來挑剔我們的產品,我們才能做出世界級的產品,尤其是經受得住那些海外使用者挑剔,海信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世界級品牌。”

未來可期,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恢復,相信屬於海信的想象和明天遠不止於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61 字。

轉載請註明: 出海30年 海信走出家電“新絲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