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東博會)聚集全球1/4人口 疫下中國—東盟如何穩糧食供應鏈?
中新社南寧9月11日電 (黃令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自然災害頻發,給全球農業生產流通帶來嚴重影響。中國和東盟地區聚集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糧食安全備受區域內各國關切。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9月10日至13日在南寧舉辦,框架下的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聚焦糧食話題,探討穩定區域農產品供應鏈。
東盟是亞太地區農作物的重要生產和供應地。參會的菲律賓駐華使館農業參贊安娜·阿比切拉表示,疫情對該區域農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食品供應鏈中斷,出現勞動力短缺、工作環境變差,食品和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影響成千上萬民眾的日常生活。
“菲律賓制定了水稻採購基金、玉米增收計劃等一系列政策,以提高糧食自給水平。”安娜表示,但要打造更具抵禦自然災害、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能力的糧食產業鏈,則需要東盟與中國加強協作,共同提升糧食供應鏈的韌性,以實現保障糧食安全的共同願景。
面對疫情挑戰,東盟國家重視與中國深化農技創新、減少農產品貿易限制、數字農業等合作。
汶萊初級資源與旅遊部農業局代理局長哈賈·馬斯利亞納表示,得益於中國在雜交水稻技術和種子資源方面的持續援助,汶萊提高了水稻生產力。該國農業部門希望透過與中國隆平高科的進一步合作,發現新的高產品種,以顯著方式提高水稻產量,並拓寬合作領域至其它農作物生產及商品出口。
馬來西亞駐華使館一秘諾海達婭表示,馬中兩國正在擴大雙邊農業合作,例如中國允許馬來西亞帶殼榴蓮輸華舉措提振了該國種植者的信心。馬中尤其應當加強農業科技和研發領域的合作,促進糧食和食品安全的知識經驗分享,並推動有助於農業生產力和效率提升的創新技術傳播。馬中關丹、中馬欽州產業園“兩國雙園”口岸加工的優勢也應在糧食產業鏈領域充分發揮。
越南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杜南忠表示,越南農林產品出口中國佔較大份額。在疫情可能長期持續、世界經濟存在不可預測因素的背景下,中國和東盟需要解決方案以確保農產品運輸可持續進行,避免貿易中斷。縮短開放市場的風險評估時間,引入數字技術減少行政程式、增加透明度將有助於提高農林業供應鏈運營效率,推動區域農產品參與全球價值鏈。
當前,中國已與東盟國家簽署30多項雙邊農業合作協議,與其中8國建立了農業聯委會工作機制。
中國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主任李志平表示,中方將落實與東盟各國農業合作專案,繼續向東盟派遣專家,重點開展糧食安全、糧食產後減損、農業標準化生產方面知識分享,培養複合型跨國農業經營管理人才。中國在數字農業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願與東盟國家透過電商平臺發展數字供應鏈網路,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中方將依託亞洲合作基金支援,探索農產品通關、境外輸入農產品精深加工與服務等政策先行先試,共同增進各國人民福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