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壓力凸顯,貝康醫療能否等來邊際改善?

萬物皆週期,週期有短有長。以熱門概念作為透視週期,年初三胎與輔助生殖概念引爆港A兩地行情,造就一批“牛股”。

但數月以來走向回落,是為短週期;展望未來,人口將是影響國家長期未來的重要因素,相關行業必然成為可持續發展性極強的引導者,是為長週期。

長短週期的疊加,形成市場波動。

現如今,無論港股還是美股,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正在被捲入一場低估值風暴。滿地都是“菸蒂股”背後,註定有些公司的超額收益機率更高,因為它們站穩了更有長期潛力的賽道。卡位輔助生殖上游的龍頭,貝康醫療,就是其中代表。

被低估的貝康醫療:輔助生殖潛力可觀

人口問題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因此,行業的風吹草動,尤其是政策上的變動,往往能在二級市場引起蝴蝶效應。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2月、3月,由於政策面集中利好,引發A股和港股輔助生殖概念股爆發。彼時,貝康醫療連續上漲近三週,綜合漲幅一度超40%。

隨後,市場熱點逐漸淡化,資金撤離,讓風口上的概念熄火。但正如短週期和長週期之辯,由於輔助生殖未來的確定性,炒作資金的遊離並不能改變長期擇股邏輯。真正核心的問題在於兩點,一是賽道的內在規模,二是公司的業績兌現能力。

輔助生殖的長期價值來源於支撐人口增長和患者剛性需求,2021年7月,國務院頒佈《關於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建設供需平衡、佈局合理的人類生殖技術服務體系。”相當於為賽道進行長期定調。

就市場規模來看,東興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國內有約5000萬對不孕不育夫婦,但輔助生殖滲透率不到10%,遠低於美國市場60%。其中,試管嬰兒(IVF)成功率最高,接受程度最好,技術也最成熟。這也給這條賽道上各個細分業務模組帶來了增長機會。

從輔助生殖產業鏈劃分來看,上游是貝康醫療、麗珠醫藥這些藥物、檢測試劑和器械供應商,中游是好孕幫等“網際網路+”的渠道與平臺,下游是錦欣生殖等服務機構。毫無疑問,上游具備不可或缺的核心地位,它的市場增長具有更強的優先順序。

在這方面,貝康醫療又精準卡位PGT領域。PGT意為胚胎移植前遺傳學基因檢測,屬於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它又分為PGT-A,PGT-M和PGT-SR三種類型,分別針對染色體非整數倍體、單基因遺傳病、染色體機構變異進行檢測。

對於患者優生優育而言,PGT技術是三代試管嬰兒的關鍵步驟。

市場壓力凸顯,貝康醫療能否等來邊際改善?

同時,作為直接關係輔助生殖安全的產品,高門檻限制了很多玩家。2020年2月,貝康醫療獲得全球首張PGT-A基因檢測試劑盒的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被業界評價為“一個產品創造一個市場”,開啟國內受監管第三代試管嬰兒市場的大門。

就效果而言,根據臨床實驗資料,PGT-A將臨床妊娠成功率提高至72%,流產率降低至6.9%。作為對比,沒有進行相應篩查的妊娠率及流產率分別為45%和32%。

業績兌現一看產品優勢,二看產業化程序。年度報告披露,貝康醫療PGT-A試劑盒在2021年以高達70%的毛利率實現3390萬元收入,並與55家醫院簽訂合作協議,頭部市場佔有率約70%。

更重要的是,貝康醫療也已佈局PGT-M和PGT-SR兩種試劑盒型別。其PGT-M是中國同類產品中首個已完成註冊檢驗的產品,已經進入臨床實驗入組階段;PGT-SR獲得專利和“十四五”國家重大專項支援,進入了優先審批通道。貝康醫療預計兩者分別將在2023年、2024年獲得國家藥監局註冊批准。

這意味著,僅在孕前試劑管線,貝康醫療有很大可能憑藉提前入場形成的先發優勢,為完整序列的產品商業化帶來助力。

不僅僅是基因檢測試劑盒管線覆蓋整個生殖週期,貝康醫療已覆蓋孕前檢測、產前檢測、產後新生兒檢測,“深耕”的意圖和實力明顯。CNV試劑盒、WES試劑盒已進行技術升級並進入產業開發階段。

有了等待放量的產品,貝康醫療並非和典型Biotech公司一樣缺乏商業化造血能力,加上賽道紅利,其安全邊際本應明顯。然而,整體市場給個股帶來了跌跌不休的壓力,這也讓貝康醫療被市場錯殺。

風險厭惡造就的Biotech估值困境

基本面良好,估值面卻嚴重背離,這不只是貝康醫療所遭遇的困境,Biotech正在經歷一段困難時期。

就貝康醫療而言,按照2021年年報資料計算,其市淨率僅為0.47,總市值9.76億元。要知道,貝康醫療年報顯示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就有超15億元,總負債不到1億元。

在有充足資金儲備對抗外部不確定性、支援自身發展的情況下,貝康醫療的現金能買下一個多自己,市場對它的估值近乎無視其基本面和商業化進展。

類似的,均按年報計算,港股Biotech中,嘉和生物持有22億元現金及等價物,市值15億元;心瑋醫療持有12億元現金及等價物,市值為9.84億元;兆科眼科持有21億元現金及等價物,市值為19億元——行業破淨情況多發。

瑞恩資本測算,截至2022年4月30日,港股50家未盈利的Biotech公司,有47家年內下跌。

長期以來,生物科技公司如何估值都是一個難題。在外界視角上,很多企業常年虧損,但部分大藥企針對中小公司開展收購行為時又能給出很高的估值,撕裂感濃厚,一般投資者很容易看不懂。

首要因素是Biotech發展中的試錯風險:投入大手筆研發,但產品實驗結果不如人意,甚至失敗,康乃德生物就是這樣。

5月4日,其核心產品S1PR調節劑二期臨床失敗訊息釋出,康乃德生物當日暴跌57.72%。目前,康乃德生物年報顯示持有現金及等價物約2.68億美元,但市值已跌到不足5000萬美元。

研發充滿不確定性,銷售也要看市場開拓情況。因此,投資者需要判斷的其實還是基本面。首先,公司確立的技術和產品路線能否成功,最好已經有代表性產品出現,走出了確定的商業化道路。其次,潛在市場規模如何,有沒有明確背書。

在宏觀層面,美國加息、地緣局勢動盪加強了資金避險心理。對需要長期投入研發且不確定性較高的創新型行業而言,風險就像抽水機,帶走了市場的流動性,促成了下跌的外部環境。當資金集體保守,Biotech自然也就要面對內生與外在兩層壓力。

從恆生醫療指數和美股XBI生科指數走勢來看,全球Biotech型別的資產已經在市場風險偏好轉移中進入深度下跌週期。但須知,保持逆向投資意識,是創造超額收益的重要機遇。

因此,熊市之中,按照巴菲特“撿菸蒂”理論,這些市值跌破現金的Biotech公司,只要像貝康醫療一樣具備可複製的成功路徑,就是可撿的便宜。結合之前的基本面分析,貝康醫療已經站在一個很好的點位上,只要等市場底過去之後,價值迴歸的機率更大。

賽道價值等待反轉

5月10日,國家發改委釋出《“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部生物經濟的五年規劃,表明在國家政策層面,新的大發展圖景很可能正在展開。

該檔案提出,加強研發投入和支援,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強化產學研聯動,這將和輔助生殖上游應用形成長期價值共振。2021年,貝康醫療研發投入7371萬元,同比大增114%,繼續在源頭研發、臨床實驗等方面加強優勢建設,總授權專利數量已於去年底達53項。

值得一提的是,貝康醫療在輔助生殖上游的進展並不限於已有的產品空間,橫向擴張意圖明顯。

去年11月,貝康醫療宣佈收購國內佈局最早、規模最大的男科IVD診斷公司之一星博生物51%的股權,打通了從輔助生殖領域到男科領域的產品管線。男科實驗室和胚胎實驗室是輔助生殖中最重要的兩個實驗室,要構建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優質併購還會繼續在行業中出現,打造產業化的大型平臺。

貝康醫療管理層在業績會上對2022年的財務狀況提出了三點預期:綜合毛利率維持平穩的情況下,收入翻倍達2.24億,主營PGT試劑盒收入佔比超過40%,儀器收入佔比達25%以上。

2021年,貝康醫療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32.3%;毛利潤5115萬元,同比增長84.6%;整體毛利率為47.7%,同比2020年的34.2%上升了13.5個百分點,主要來自高毛利試劑盒。顯然,貝康醫療的商業化能力和質量還有望繼續增強。

低情緒市場下,卡位高優先順序市場、保持研發和產業鏈先進、加速產品商業化三重保障,將成為貝康醫療從行業低溫區脫穎而出的殺手鐧。炒作和背離都是一時的,而有效的長期投資主題將會逐步實現價值迴歸。

5月17日,中信證券釋出針對貝康醫療2021年年報的點評,在核心產品穩步放量、全管線佈局持續推進的背景下,維持其買入評級,並給出12港元目標價。隨著Biotech估值見底和宏觀形勢緩和,反彈拐點或許正在來臨。

文章來源:港股研究社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27 字。

轉載請註明: 市場壓力凸顯,貝康醫療能否等來邊際改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