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戎,編輯:漢卿
在工商備案之後,水滴公司入股安心保險的投資,“卡”在了最終監管審批環節。
11月26日,《北京商報》的一篇報道,再次將水滴公司送上風口浪尖。
有知情人士透露,水滴公司的曲線入股策略最終沒有透過監管審批。
對此,水滴公司方面極力反駁:
“交易流程還沒有走完,因此市場上的一些傳聞並無依據。我們將會依法合規地推進相關事宜,並及時披露進展情況。”
入股安心保險,手握險資,在手握網際網路保險中介賽道的基礎上將手伸向上游產品側,是水滴公司改善估值的重要舉措。
不過入股本身遭遇監管阻力,對於水滴的IPO計劃及40億美元估值目標,顯然造成巨大壓力。
本月,曾參與過中國人保回A、慧擇網赴美上市的中金公司保險行業首席分析師田耽加入水滴公司,任公司戰略總監和CEO特別助理。
水滴的赴美上市箭在弦上。預備講給美股投資者的故事也已選定,水滴公司將對標美國聯合健康集團。
如今,隨著投資計劃面臨流產風險,水滴公司的“聯合健康”夢正在遭遇阻力。
01 解構水滴
在8月的D輪融資後,水滴公司創始人沈鵬表達了對AI、大資料領域的前景關注。
給外界的印象是,水滴公司正在擺脫純籌款工具的平臺身份,轉身向科技公司蛻變。
事實情況是,水滴公司上線了“水滴健康”APP,提供線上看病、預約體檢、查體檢報告等服務,同時也提供“免費領保險”入口。但相比之下,顯然入股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的動作來得更大。
但是,水滴站在一個並不佔優勢的時間點上。
在今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股東資質、實控人資質被列入嚴格管理名單中。
此前,水滴公司尋求一種“暗度陳倉”的方式收購北京通宇世紀科技有限公司,間接成為安心保險的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1.284%。
如今,監管的鐵幕落下,水滴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入股流程,來防止投資計劃破產。
甚至事件本身震動了水滴公司的兩大基本盤:水滴籌到底是公益設施還是商業工具?水滴互助的商業模式能否持續?
事實上,銀保監會曾釋出一篇名為《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的文章,行文直指網路互助平臺的系統性風險:
“最近一段時期野蠻生長的網路互助平臺,本質上具有商業保險的特徵,但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標準,處於無人監管的尷尬境地。”
與傳統保險相比,網路互助平臺的門檻更低,入駐甚至無需費用,其分攤扣款具備一定隱蔽性,使用者側的失去感更低。
而網路互助平臺的宣傳語,是“看病不求人”這類帶有明顯商業保險宣傳意味的話術。
水滴互助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1月27日,平臺已救助會員15896人,劃撥救助款17.52億元,截至9月30日的剩餘互助金為3.61億元。
也就是說,儘管水滴互助是按需分攤模式,但仍然會有數以億計的資金停留在水滴公司的賬面上。如果平臺規模進一步擴張,其剩餘互助金可能會更多。
就像蛋殼、OFO等諸多網際網路平臺一樣,積攢自使用者的龐大資金池留在平臺手中,且很容易用於平臺的進一步擴張。
更重要的是,隨著平臺規模增長和使用者年齡增長,互助平臺的使用者增速將是遞減的,而賠償率將會持續走高。
一旦遭遇融資失敗、互助使用者增長停滯或其它黑天鵝事件,則易出現使用者流出,已投保使用者無法獲得保障等風險。
從任何角度來看,互助平臺模式本身均暴露出了其隱性風險:對申請互助使用者稽核不嚴,甚至誘導加入;扣款過於隱蔽,使用者難以察覺;申請賠償門檻較高等……
當平臺處於紅利期,各領域增長順利時,業務固然呈現景氣。一旦平臺進入衰退,互助資金池本身面臨著暴雷風險。
這或是此次水滴公司入股保險企業遭叫停的原因之一。
02 盈利謎題
風險的可控與否,取決於水滴的商業模式及增長前景。
相比之下,水滴公司的盈利模式,更像是辛巴等土味主播的直播帶貨。
在使用者自然增長、社交關係主導的平臺中,主播透過打低價牌、情感牌可以消解獲客成本問題。
水滴公司也同理。
水滴的感情牌,則是透過水滴籌的引流能力,在捐款人親眼目睹無錢治病的案例後,其購買保險的意願大幅增加。
水滴的低價牌,是在保險商城中,給予使用者首月極低的保費優惠,後續再逐步增加。一旦使用者投了一個月後退保,其賠付率也非常低,很難對保險產品本身造成虧損。
事實上,水滴公司打了一個佣金差。
儘管按水滴公司的首月優惠模式,保險產品的獲客能力更強,但使用者的流失率也更高。
水滴公司自身並不承擔使用者流失的風險成本,由於手握優質的保險引流渠道,水滴公司與保險公司以年為單位簽訂佣金合同。這意味著,使用者流失風險一定程度上被轉嫁給保險公司。
由於2019年以來的一系列輿論爭議,水滴籌對水滴保險商城的引流動作處於低谷狀態。登入資本市場後,水滴公司有能力“擰開水管”,全力開動水滴籌的引流能力,使其產出更高的轉化率。同步為水滴公司帶來更高估值。
這也是水滴公司赴美上市的底氣之一。
問題在於,無論是水滴籌還是水滴互助,均面臨著增長天花板問題。在此之前,水滴公司必須找到新的增量。
水滴公司的答案是保險科技。
例如,好藥付產品正在全國範圍內尋求覆蓋藥房,透過會員付費制向患者提供自費藥品折扣、免費贈藥、優先體驗新藥、專家指導等服務。
另一增量方向,則是大資料賦能下的保險增量市場。
在近期的一次演講中,水滴公司CTO邱慧提到水滴公司的三大資料庫——涵蓋使用者健康資料、保險資料和醫療資料。
與商業領域的C2M類似,在資料庫的作用下,水滴公司有能力針對使用者特定需求定製保險,這或是水滴公司尋求控股險企的原因所在——在更確定的使用者需求面前,掌握上游產品將為水滴公司帶來更多營收及利潤。
顯然,儘管水滴公司確定了未來增長方向,但自身金融風險較高的互助業務已經成為進入上游市場的路障。能否在IPO之前啃下網際網路保險牌照,將決定水滴公司殺入美股市場的姿態。一個以佣金、手續費收益支撐的保險中介平臺,與一個手握使用者保費的網際網路保險平臺,水滴公司更期待躋身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