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家基金公司“逆勢”自購!傳遞了什麼訊號?

由 公冶爾藍 釋出於 財經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姍 年後A股市場急轉而下,根據同花順統計,2月18日至3月9日僅14個交易日,全市場已有近120只基金的淨值跌幅超過20%,跌幅超過25%的基金也有25只,跌幅最高的基金已經超過30%。記者注意到,A股市場持續大跌之時,基金公司卻在開啟自購模式。

3月8日,永贏基金髮布公告,公司將於2021年3月8日至2021年3月26日的發行期,出資5000萬元固有資金認購永贏惠添益混合基金的A 類份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永贏基金自購5000萬,系其近年來自有資金最大金額跟投。此外有訊息稱,該產品基金經理李永興還自購了100萬。

業內人士認為,在新基金髮行“遇冷”、股市大調整之時,5000萬自購除了有為基金髮行造勢的作用,基金公司對後市看好的意味也多了很多。

基金公司大舉自購

永贏基金3月8日釋出公告稱,“永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將於永贏惠添益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簡稱:永贏惠添益混合,A類:011203,C類:011204)的發行期,即2021年3月8日至2021年3月26日出資50,000,000元固有資金認購本基金A類份額。”

據悉,永贏惠添益混合是一隻偏股混合型基金,其投資領域跨越A股和港股兩市,整體股票倉位50%以上,其中港股投資比例不超過股票資產的50%,可靈活捕捉兩市優質資產的投資機會。

永贏基金表示,選擇自購旗下新發基金永贏惠添益這一產品,主要因為公司對李永興的投資能力充滿信心。公開資料顯示,本次新發的永贏惠添益是李永興2021年的首隻偏股混合基金,上一隻同策路產品永贏惠添利成立於2018年5月31日,當前重倉股票包括美的集團(6.79%)、中國太保(5.21%)、分眾傳媒(5.07%)、平安銀行(5.06%)、華魯恆升(5.03%)等。截至3月9日,該只基金成立來總回報123.22%,在近期波動較大的市場中體現出較好的抗跌性。

事實上,隨著市場上的基金產品淨值整體下行, 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進行了自購。

Wind資料顯示,春節後,即在2月18日截至3月8日,除了永贏基金,已有富國、匯添富、天弘、華夏等10家基金公司開啟自購模式。短短兩週內,基金公司累計自購總額近2億。

記者注意到,3月9日晚間,關於#多家基金公司開啟自購模式#的話題一度衝上微博熱搜前十。有投資者認為,基金公司的自購行為或許表明市場真的出現了贖回踩踏的現象。也有投資者表示,現在是否是抄底的好時機?

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處瞭解到,短期內確實有基金產品贖回量遠超申購量,主要集中在混合型基金,但所謂的“贖回潮”並未大規模出現。不過,當前對於投資者來說,“此時是賣還是買”成為他們普遍的疑惑。

機構:不具備系統性的、大幅度市場回撥的空間

值得一提是, 3月9日晚間,支付寶.理財智庫釋出“致投資者的一封信”,其中提到,在當前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更應該相信專業的力量,給投資經驗豐富、能力全面、回撤控制能力強的績優基金經理更長的時間進行專業的運作,用時間換取投資增值。

當前,機構對後市信心究竟如何?市場是否已經具備大幅回撥的時間和空間?

對於春節以來股市大幅波動,永贏基金副總經理、權益投資總監李永興日前表示,隨著通脹走高,貨幣政策大幅收緊和利率大幅上升的風險已經在提高,但質變的臨界點還未到來,在臨界點到來之前,企業盈利增長的投資機會更為確定,在臨界點到來之後,他的市場觀點將會轉為非常謹慎。

在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利率上行的情況下,對於新基金的建倉方向,李永興表示,自己主要是尋找目前估值不算特別貴,同時盈利增長還比較確定的行業和公司,比如順週期裡的上游原材料、出口相關的高階製造業、銀行、保險,以及還有較大盈利恢復空間的航空、酒店、旅遊等等。

和諧匯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鵬表示,從估值水平看,目前市場上有一批行業的估值水平很高,處在歷史的極值分位,也有很多行業的估值水平在非常低的位置,而整體市場的估值水平處在歷史的中間位置附近。

他認為,2021年的市場因為分化程度太高,存在大量低估的機會,從而不具備系統性的、大幅度市場回撥的空間。不過,對於抱團型別的品種,存在一定程度的擔憂。“當前市場整體估值不高,但基金重倉股存在結構性高估。資料證明,從長期視角考慮,高估值的消化,主要靠股票價格的均值迴歸來實現。“

股市風格快速切換,目前市場有哪些利好因素和利空因素?對此,博時基金股票投資部總經理助理兼基金經理沙煒表示,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是盈利和流動性。從經濟基本面來看,中國經濟去年以來表現出極強的韌性,全球供需錯配下國內出口和製造業上半年仍將保持強勁,國內財政溫和退出,未來一段時間需求總體保持向好,疊加PPI的上行,企業盈利將表現強勁。流動性方面,沙煒表示,預期國內貨幣政策將保持鬆緊適度,在“不急轉彎”的定調下,預期國內貨幣政策溫和有序退出,估值有收縮壓力但可控;同時新基金的密集發行也為市場資金面提供支援。而海外方面,後續應繼續關注聯儲政策、美元走勢和外資流向的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