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石恩澤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接連波動,繼價格兩天暴漲250%的“妖鎳”事件之後,油價也上演了一出大反轉。
當地時間3月9日,阿聯酋駐美國大使Yousuf Al Otaiba在發給媒體的宣告中稱,阿聯酋贊成增加石油產量,將鼓勵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考慮更快提高產量。
阿聯酋此番表態後,國際原油期貨在連漲三日後直線跳水。美國WTI原油跌至104美元/桶下方,日內跌幅超過16%,而布倫特原油則跌至106美元/桶下方,日內跌幅超過17%。
位於俄羅斯的採油機(圖源:視覺中國)
截至美股收盤,全球油價從近14年高點回落超13%。WTI4月原油期貨收跌12.12%,報於108.70美元/桶;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收跌13.16%,報111.14美元/桶,並創史上最大單日美元跌幅。
然而,原油轟轟烈烈的深夜閃崩,在數小時後發生戲劇性轉變。
當地時間9日晚些時候,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al-Mazrouei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阿聯酋致力於OPEC+協議及其現有的月度產量調整機制——即在2020年大幅削減石油供應後,逐步增加石油供應。
訊息傳出後,WTI原油期貨價格出現了小幅反彈。
隨後,阿聯酋方面並未作出更進一步說明,但該國能源部長和駐美大使之間的表態不一,給市場留下了遐想空間。
截至發稿,布倫特原油日內大漲5%,報116.84美元/桶;WTI原油現漲3.7%,報112.8美元/桶。
“預期缺油”的恐慌
目前,市場已陷入“預期缺油”的恐慌之中,連日來油價持續飆漲。這主要是因為作為全球第二大石油生產國的俄羅斯,正處在與烏克蘭戰爭的泥潭之中。
在一眾市場參與者的鼓吹下,國際原油市場似乎即將迎來原油“供不應求”的未來。這個預期一度把美油WTI上逼129美元/桶的高位,並讓布倫特原油重返132美元/桶。
當地時間3月8日,美國總統拜登頒佈針對俄羅斯的“能源禁令”,將禁止美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進一步加劇了油價上漲的態勢。
當地時間2022年3月8日,美國總統拜登宣佈禁止美國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能源。(圖源:人民視覺)
早在美國宣佈禁令之前,高盛作為華爾街的“多頭旗手”,已把2022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的預測從每桶98美元上調至135美元,並將其對2023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的預測從每桶105美元上調至115美元。
高盛表示,由於俄羅斯在能源供應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世界經濟可能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供應衝擊”。
同時,一眾美國能源企業高管也站出來對拜登喊話。其中,美國最大頁岩油運營商——先鋒自然資源(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執行長Scott Sheffield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若歐美國家宣佈禁止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將有可能漲到每桶200美元,並且美國今年還無法找到替代俄羅斯的原油供應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有市場訊息都建立在地緣政治局勢惡化的預期上,而非原油供應真正出現短缺的情況。
民德研究院院長、前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際原油缺口看似巨大,實際上也不難填補,現在關鍵在於幾個產油大國之間的利益博弈”。
正因如此,阿聯酋此番來回“變臉”,使得國際油價波動不斷。
對拜登的考驗
在因制裁而“缺油”的預期下,一眾石油生產國的態度變得至關重要。如何平衡這些產油國背後的小心思,則是對拜登的一大考驗。
實際上,拜登是最不願意看到油價飛漲的人。因為油價在美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中佔比較重,飛速增長的油價無疑會推動美國國內通脹率上升,從而影響拜登在11月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
為了穩定美國市場的油價,拜登也做出了多番努力。
先是派政府官員不斷向本土頁岩油行業施壓,動員本土企業“玩命”產油。據多家外媒報道,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爾姆(Jennifer Granholm)在3月9日對該行業的多位高管表示,美國正處於“戰爭狀態”,生產商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增加供應。
同時,拜登還將眼光放到了中東。據環球網報道,拜登試圖與沙特和阿聯酋領導人進行通話,但兩國領導人均拒絕了通話。
圖源:Pexels
至於拒絕通話的原因,據參考訊息網報道稱,自拜登政府上臺以來,沙特與美國的關係不斷惡化,拜登在葉門內戰的問題上沒有給予沙特足夠的支援,而且在伊朗核協議談判向前推進的情況下,沙特的核計劃卻沒有進展。
拜登吃了沙特和阿聯酋的“閉門羹”,隨後打起了委內瑞拉和伊朗的主意。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政府提出進口委內瑞拉原油,作為交換,美國將放鬆對委內瑞拉經濟制裁。同時,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還公開承認,伊朗也將成為潛在替代選項。
陳衛東指出,目前拜登透過放鬆對委內瑞拉和伊朗的制裁,來對沖限制俄羅斯能源交易的影響。同時,沙特、阿聯酋和伊朗之間恩怨交織頗深,利用委內瑞拉和伊朗逼迫沙特等國增產,也是美國慣用的伎倆,“這些都可以看成是美國手裡的牌”。
全年原油供需大致平衡
美國有自己的小算盤,中東地區也有自己的陽謀。
據彭博報道,在3月2日的OPEC+會議上,一眾產油國聯盟也以“尚未出現實質供需失衡”為由,拒絕進一步增產,並且上一輪會議僅持續了短短13分鐘就宣告結束。
在維持油價居高不下上面,OPEC+一貫是很有默契。
“接下來油價還要看美國與沙特、伊朗等國的談判程序。目前OPEC+只想在高油價背景下,儘可能為自己國家多爭取一些市場份額。”陳衛東說。
值得一提的是,中東地區也確實有充足的閒置產能來填補空缺。
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截至2022年1月底,沙特和阿聯酋的閒置產能分別為213萬桶/日和117萬桶/日。IEA表示,如果中東地區有閒置產能的產油國能夠彌補不斷減少的庫存,這些具有廣泛經濟影響的風險可能會降低。
無獨有偶,野村證券也釋出報告稱,來自沙特和伊朗的額外原油供應或能部分抵消制裁帶來的影響,全球原油供需將在2022年全年大致平衡。
據野村測算,整體制裁措施可能導致俄羅斯原油出口下降324.1萬桶/天。但考慮到因油價上漲導致的需求減少(177.1萬桶/天)、美國頁岩油供應的增長(137.5萬桶/天)以及東北亞國家進口的增加(9.5萬桶/天),野村認為WTI原油價格可能會在每桶140-150美元左右重新達到供需平衡。
至於這輪國際油價是否會進一步對中國油價造成影響,陳衛東則認為影響不大。
在他看來,國家發改委早已對成品油價格機制設定了價格調控的上下限,即每桶40美元的“地板價”和每桶130美元的“天花板價”。
“目前國際油價的紛擾還會維持一段時間,畢竟國際上缺少統一調控的‘指揮棒’。”陳衛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