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上市公司登環境風險榜 海大集團旗下企業超標排放屢罰屢犯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於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釋出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汙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資料來源,每週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資訊資料,釋出“A股綠色週報”,旨在藉助環境資料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資訊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11月第2周蒐集到的資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21家上市公司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佈在北京、廣東等地。其中,14家屬於國資控制企業,3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有9家上市公司的10個專案最終獲得環評透過,投資額合計約41.62億元。
一週綠鑑:21家上市公司登風險榜,中國中鐵、中國交建第4次登榜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佈情況(11月第2周)
綠地控股(600606,SH)、中國中鐵(601390,SH)、中國交建(601800,SH)均已是多次上榜。其中,中國中鐵和中國交建為第4次登榜,這或與這些公司業務體量較大且處於環境高風險行業有關。
11月第2周登榜的21家上市公司背後,有多達279.59萬戶的股東,環境問題或為他們的投資帶來風險。在業績表現上,21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為上港集團(600018,SH),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27.79%。
市值方面,21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11月第2週上榜的上市公司市值多處於100億~500億元(含)區間。
股價表現上,21家登上環境風險榜的上市公司中,10家企業在11月第2周股價下跌。其中跌幅最高的為中遠海能(600026,SH),11月9日~11月13日股價累計下跌3.07%。
環保處罰:超標排放大氣汙染物,海大集團旗下企業屢罰屢犯
在環保處罰方面,11月第2周,資料庫蒐集到18家關聯企業受到環保部門行政處罰,涉及19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旗下企業因環境違規被罰金額前十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珠海海龍今年已不是第一次出現超標排放大氣汙染物的情況。2020年4月2日、2020年5月21日,珠海海龍就因超標排放大氣汙染物,被責令立即停止排放超標汙染物,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2020年7月28日、2020年8月18日,珠海海龍又被發現:超過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排放大氣汙染物,再次被責令立即停止排放超標汙染物,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在收到兩次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後,屢罰屢犯的珠海海龍此次收到了罰款40萬元的行政處罰。
11月第2周,美錦能源(000723,SZ)旗下的山西美錦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錦焦化),因不同意執法人員入場檢查被罰20萬元。
在海大集團、美錦能源外,11月第2周,蘭花科創(600123,SH)、南鋼股份(600282,SH)、ST龐大(601258,SH)、安徽建工(600502,SH)等17家上市公司旗下企業也受到了環境行政處罰。
自動監測資料超標:江南水務旗下汙水處理企業一週超標2天
作為執法依據之一,自動監測資料反映了企業是否存在部分環境風險。11月第2周,在根據含氧量、溫度等資訊排除或為停產狀況造成排放超標的異常值後,共有2家企業的自動監測資料顯示排放超標。
一週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統計期的一週時間內,取企業各指標實時線上資料計算日均值,超過對應排放標準的,記一次日均值超標,所有監測點涉及指標的日均值超標次數累計為該企業“一週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
11月第2周,2家企業出現了自動監測資料超標的情況。其中,江南水務(601199,SH;主營業務為自來水製售、自來水排水及相關水處理)旗下江陰市恆通璜塘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出現了一週日均值超標天數達2天的情況,主要涉及化學需氧量資料顯示超標(“顯示超標”未必實際超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江南水務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54億元,同比下降7.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6億元,同比下降13.04%。
除江南水務外,11月第2周出現了自動監測資料顯示超標的企業還包括國投電力(600886,SH)聯營企業徐州華潤電力有限公司。
專案環評:馬鋼股份總投資14.90億元專案邁過環評關
專案環評即建設專案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專案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專案建設或投產後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專案,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9家上市公司旗下專案環評獲透過
按照環評資訊中披露的專案總投資額,9家上市公司邁過環評關的10個專案,累計總投資約41.6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馬鋼股份(600808,SH)的馬鋼球團產線升級改造——鍊鐵總廠(南區)帶式焙燒機工程專案邁過了環評關。該專案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批覆顯示,專案主要建設內容為:淘汰現有4座豎爐球團和一臺95m2燒結機生產線(總產能425萬噸/年),新建一條400萬噸/年帶式焙燒機球團生產線,專案總投資達14.9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馬鋼股份已有多個專案邁過環評關,在9月第四周、10月第二週,馬鋼股份均有一個專案獲得了顯示為原則同意的環評批覆。
在馬鋼股份之外,11月第2周,南鋼股份(600282,SH)、德創環保(603177,SH)、嘉元科技(688388,SH)、麗珠集團(000513,SZ)等8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的專案取得了環評批覆,結果均為同意(或原則同意)。這意味著這些投資專案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其他環境監管資訊:應急減排清單再擴圍,主要涉及濟南、濰坊
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隨著北方城市採暖季到來,對於一些企業來說,限停產成為關注焦點。
在2017年~2018年秋冬季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曾明確,“2 26”城市、多行業自2017年11月15日起,全面開始執行採暖季“停工令”。不過,自去年開始,企業限停產措施被最佳化,實行了企業分類分級管控,環保績效水平高的企業,重汙染預警期間可不採取減排措施。
目前,各地應急減排清單在陸續釋出中。11月第2周,在限停產、禁止車輛運輸方面,涉及72家上市公司旗下的多家公司被列入應急減排清單中,主要分佈在濟南、濰坊2個地區。
主要從事能源裝備行業所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山東墨龍(002490,SZ),出現了包括上市公司主體和旗下企業在內的3家公司被列入應急減排清單中的情形。這些企業或在不同時間段被分別採取限產、停產、禁止車輛運輸的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山東墨龍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22億元,同比減少34.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46億元,同比減少641.49%。
在山東墨龍之外,還有伊利股份(600887,SH)、新華製藥(000756,SZ)、濰柴動力(000338,SZ)、惠發食品(603536,SH)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其旗下企業被列入應急減排清單。
(實習生楊煜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製圖工具為鏑數圖表,企業關聯資料核查啟信寶)
每日經濟新聞